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回复: 0

巴菲特的石油情节

[复制链接]

62

主题

5

回帖

9227

积分

积分
9227
发表于 2021-6-11 13: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在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投资有限公司刚刚结束的股东年会上表示,该公司正逐步将主要资产押在能源股的投资上。此前,巴菲特在今年4月先后四次斥巨资购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手中握有中石油13.35%H股的巴菲特现在已经是中石油的第四大股东。
     在亚洲寻找机会
     5月4日,这位72岁高龄的领袖级投资人物对外宣称,由于美国公司的股价太高,而日本股市一直阴云密布,因此手中持有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几家亚洲大公司的股份理所当然。
     在亚洲寻找机会是巴菲特近年来的投资新策略,此前他曾将目光瞄准日本市场,由于日本股市持续低迷,特别是投资回报低于预想,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在日本市场几无斩获。由此,巴菲特转战中国,向中石油抛出了绣球。人们普遍认为,倾向于连锅端的巴菲特这次会继续大量增持中石油股份,但巴菲特对这种想法予以回击,他表示,并非在中国,也许会在亚洲的某个地区满盘吞下某个他所看好的公司。
     根据香港联交所提供的资料,巴菲特公司目前已持有中石油总股份的0.7%,此外邓普顿基金(Aberdeen)持有中石油2%的股权,英国石油持有2.3%的股权。由于有这样一批长线投资的机构驻足,目前中石油实际流通股份仅占其H股的5%。
     中石油方面对巴菲特巨资购买该公司股票本能的惊异后认为,除了看好中石油的赢利能力及高股息回报,似乎没有其他可以让人信服的解释。在巴菲特介入的消息爆出后,中石油股价连续5天的高涨反映了多数投资者跟风的心态。
     中石油2002年的年报显示,2002年该公司营业额为2444.24亿元,同比增长1.29%。
     在亚洲市场驻足良久的巴菲特反驳了一些患亚洲投资恐惧症人士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在亚洲投资会比在美国本土有更多风险,甚至还会有投资错误之嫌,但他依然愿意冒这个风险。
     为何投资中石油
     巴菲特并没有透露为何对投资中石油情有独钟的真正原因,也没有对投资中石油发表任何评价,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并不希望公开自己的投资策略。据观察家分析,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可能出于以下原因:其一,中国大公司股价很低;其二,他对在中国长期投资有信心。以巴菲特一向谨慎的投资原则,出手中石油应该事先就已经有了周密的部署和详尽的考察,其中包括和中石油有关人员接触及研读对方财务报告。
     巴菲特在5月4日的股东年会论坛上表示,早在3年前开始关注国家能源业,目前他手中持有全美石化业8%的股份,并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增大能源股份额。他暗示投资中石油缘于看好全球能源业的潜在增长需求,并有意加大对能源股的“挥金”力度。
     巴菲特的六大收购战略
     巴菲特在40年时间内投资了大约十多种股票,为旗下公司赚取了几百亿财富。他奉行长期投资战略,当公司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时他大量买进,然后一直持有。这就是巴菲特著名的内在价值高于市面价值的投资理论。
     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详细表述过自己的六大收购战略。第一,对象是大公司,至少有10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第二,经过证明的持续赢利能力;第三,在少量举债或不举债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状况良好;第四,管理得当;第五,业务简单;第六,明确的价格。同时,他不会从事敌意收购,并偏向以现金方式收购。一向对新兴市场投资淡漠的巴菲特认为,诸如国家能源业等传统产业是自己比较看好的投资对象。
   张从忠,经济管理学博士,1964年生于安徽合肥。中国大陆唯一从事犹太董事会和董事长研究的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特约讲师,上海市社科院公司经济及国际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专家,美国彼得-林奇战略经济研究所观察员,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有长达16年的企业运作经验以及10年的董事会合作的成功背景。
  投资领域的成功者是怎样的人
   成功的投资大师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满肚子墨水”的投资大师、高手。第二种是“半桶水”的投资大师。不可能像第一种成功的投资者那样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但是却根据别人验证成功的交易体系,一丝不苟、前后一致地跟着做,因此能保证相当的成功率。 
     在市场中能够长期生存、获利的投资大师必有其过人之处。笔者在经过长期跟踪分析国内外的投资大师、高手后,发现了这些投资大师、高手有如下特点:受过良好教育,但是学历与赢利不成正比例(因为过高学历的投资者往往过于自信而不肯认输);遇到过重大挫折不气馁;不贪钱;热爱投资事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心理素质好,性格坚强且爱独立思考,大部分属于内向型性格、谨慎、保守。反之,喜欢合群扎堆、遇事没有主见、做错交易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看重面子的人,太想钱的人,怕孤独的人,都决不可能在投资界成功。
     从交易方法上看,成功的投资大师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满肚子墨水”的投资大师、高手。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拥有自己设计的经过长时间模拟和实战考验的交易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第二种是“半桶水”的投资大师。这里所说的“半桶水”是指自知自己的水平有限,不可能像第一种成功的投资者那样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但是却根据别人验证成功的交易体系,一丝不苟、前后一致地跟着做,因此能保证相当的成功率。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投资大师维克多·司佩兰创立了一家交易投资公司,维克多·司佩兰雇用其他交易员,把方法教给他们,把资金分给他们进行交易。因为维克多·司佩兰希望形成像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式的交易系统,而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交易者,当然这一尝试不像麦当劳连锁店那样成功。经过5年,他训练了38位人士。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在维克多·司佩兰都身边呆了几个月,但最终只有5人脱颖而出。
     这5人中的其中一位高中未毕业,甚至连字母表都搞不清。但他非常进取和机警,他曾在越南战场服过役,战争经历使他对一切都十分小心。当他交易时,他对亏损的担忧多于获利,认赔了结速度非常快。另一个例子是,有一位天才,智商高达188,但就是这位先生5年来没有赚过一个钢蹦,智力反而成为其成功交易的障碍了。
     在投资交易中,只有那些易于接受自己犯错误的事实的人才能成为获胜者。交易员如果纯粹地把自己的损失怪罪于外部原因,就永远不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善于“自我辩护”是一条导致投资失败的必由之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并相应地制定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交易策略,方能在投资市场上长期赢利。
     投资者想在投资市场成功获利,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埋头苦干,自己学习,实践后总结再实践,靠自己用数年的时间摸索出投资成功的方法。第二,向已经成功的人学习,复制他们已经验证成功的盈利模式。用一个月的时间跟5位有十年投资成功经验的投资大师学习,一个月就拥有了50年的经验。
     第一种方法节省了向成功者学习的费用,但是走弯路时间和向市场交纳的学费都是加倍的,第二种方法节省了投资者在自己还处于投资运作不太熟悉的时候所走的弯路、耗费的时间和向市场交纳的学费,这些投资失败的学费是不可控制和预算的,但是对于向成功者、投资大师学习的费用是属于可以控制的。成功不只是要达到自己的获利的目标,还有看达到的时间的长短。
     “股神”巴菲特在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风格的时候,真实的巴菲特是做着同样的技术分析、打听内幕消息,他不是一开始就会购买翻10多倍的可口可乐股票。如果巴菲特一直这样做,他只会成为和大家一样的小散户或者已经破产了。幸好他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申请到跟随“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学习的机会,1957年又亲自向知名投资专家费雪登门求教,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投资”的投资体系,在实战中不断地摸索,成就为一代投资大师。
     罗杰斯这位成功的投资者和吉尼斯记录绨造者又是如何成长呢?罗杰斯早期一样是一个投资失败者,为了学习,他给“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当了9个月的助手。1971年罗杰斯和索罗斯组建了华尔街最成功的投资基金“量子基金”。索罗斯负责交易,罗杰斯负责收集信息和分析,两人配合默契,使得“量子基金”连续十年年均收益率超过50%。
     1984年罗杰斯开始在奥地利投资股市,1987年股市上升了近500%。1999年罗杰斯在海通证券公司上海营业部开户,并对B股市场做过一番高论:他说B股下跌85%,投资价值之大不言而喻。他选择四家公司,一家是位于浦东、拥有土地资源的企业,其他几家是轮胎橡胶、家电和玻璃企业。他预计,如果政府有鼓励投资B股的政策出台(或货币实现自由兑换),B股将大涨。此后事情的发展更验证了他的判断。后来,B股指数上涨了七倍多。
  迎接财富的简单原则
    作者:张从忠
  
那些教你怎样赚钱同时又向你收钱的人,通常都是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0:04 , Processed in 0.1091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