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习近平就来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同大家一一握手。一位记者说:“习大大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
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关于中华文明,不知你发现没有,大大多次在出访中提及。检索人民日报,这些细节至今读来依然心潮澎湃。
*“五千年没有断流的文化不能丢”——
今年3月访问欧洲,在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的私人午宴,讲到肩负的历史重任,大大颇为动情:
“中国五千年没有断流的文化不能丢掉了,要有文化自信;我们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走偏了,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虽然我们面临困难挑战、荆棘丛生,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我和我们的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芝麻开门,答案就在这里”——
还是在欧洲访问期间,柏林,一场与汉学家和孔子学院代表的座谈,大大一番即席讲话底蕴深、料很足。
“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还在对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理解。芝麻开门,答案就在这里。”习主席说。
听完汉学家代表发言,习主席从容讲述他眼中的“文化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他讲起对中国的偏见:“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一刻,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人民日报, 塔吉克斯坦, 亚历山大, 中国文化, 中国国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