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回复: 0

关于绝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方法的评析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回帖

220

积分

积分
220
发表于 2021-6-1 1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一直对净资产抱有一定的幻想
     1、在传统的商业思维里,净资产是最重要的收购指标,收购谈判基本上是围绕净资产的修正、折价、溢价来讨论的
     2、净资产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难道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吗?
     3、净资产代表的过去,未来现金折现代表的是未来,过去+未来=完整
     4、净资产是一种确定的标准的会计数据,相对于不可确定的未来现金折现来得更让人舒服
     但反驳的理由是相当有趣的,如果我们将企业现有的资产视为生产后续现金的基础,那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1、净资产和未来现金折现是从追溯和预期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估算企业价值,选其一即可,但绝不能累加
     2、净资产和未来现金折现那个更重要呢?这取决于投资方式,如果是以清算、分拆、变卖为基础的投资方式,那么肯定是净资产为标准的,但二级市场的估值标准无疑是后者(清算意味着首先丧失了流动性,其次普通股是清算策略的被动者,何时清算不是由你决策,企业或面临资不抵债危险,最后普通股是清算最终收益者,上述等等,相信大家不会喜欢清算的),也这是由于估值标准的不同,给擅长清算业务的投资银行超额利润所在,这已经超出我们参与的游戏范畴,不再讨论,个人还认为,以净资产为估值标准是格老乃至老巴早期(纺织厂投资)投资失败的原因所在
     3、其实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传统企业收购(除清算收购外)折价、溢价原则,往往是企业发展看好,未来现金折现的估值大于净资产,造成溢价收购,反之折价收购。
     4、所以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投资的基准和确定的过去无关,只和不确定的未来相关,很惊讶,却很真实。这里可以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内在价值”净资产是无效的,净资产100亿和10亿的企业的“内在价值”有可能是一样的,撇开价格低估高估不论,我们会选择哪个企业,我们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当前“内在价值”是一个静态数据,如果我们动态的看待问题,考虑到盈余的再投入,后者后续创造的价值肯定比前者多,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和净资产收益率是类似的。
     相对估值 – 当前流行估值方法的探讨?
     当前流行的证券分析基本上是有P=E*PE的公式来估值的,公式本身并没有错,在其设计理论中只不过是未来现金折现法的公式变化而已。而我们来看看一下目前流行的估值方式:
     1、预测今后二、三年的E
     2、根据行业个股的PE,定性分析研究股票在行业的位置,并结合其他类似行业PE,估计研究个股应当的PE
     3、计算P,判断低估、高估,提出投资建议
     这种估值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大盘涨,行业PE涨,估值也涨,今天13块,一周后18块,试问,这样的“内在价值”内在在哪里呢?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如何估值利弊有在哪里呢:
     1、利,短期实用性很好,二、三年内的公司收益只要下足功夫基本上可以八九不离十,个股在行业内的地位,或者寻找可比个股的困难也不大,PE最终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估值并不是分析师预测出来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相对估值的短期效应相当好,离市场很近,分析师压力小,成效明显,名利兼收,分析师的座右铭:市场永远是对的,如果你非得和市场拧着,还没等市场认定你的绝对估值,你就早被扫地出门了。
     2、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估值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你得预测市场,这种估值无所谓价值的绝对高估和低估,只有相对于其他个股的高低之分。
     那么相对的,绝对估值的利弊也就不难揣测了。
     市场土壤 – 当前市场是否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商业价值(即“内在价值”)?
     这是我们价值投资的基础,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是肯定的,而且这种体现的效率越来越好,给价值投资贴金的说法是,市场越来越成熟。理由:
     1、很弱智的一个理由,看老外,证券市场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学老外的,历史虽然不可能简单的重复,却有很多类似性。
     2、目前证券市场的体制改革,证券市场的开放,境外投资者的加入,估值的国际化都有利于证券市场的成熟化。
     3、有人或许有这样一个疑问,价值投资,我只看到了是4年的漫漫熊市,而这四年中国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你原来的就不是价值投资市场,4年的下跌正是价值回归的过程,是市场趋于理性的历程。
     4、就算老外的成熟市场又如何了?投机如山丘一样古老,每隔一段时间,投机都要寻找一个题材彻底的宣泄一番。投机是市场所固有的本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消灭它呢?恰恰相反,投机是价值投资者创造超额利润的基石之一,困惑的或许是投机考验着价值投资者对于理念的坚守和对人性弱点的驾驭力。
     且不说现在就是一个成熟的价值投资市场,投机是否盛行,我们所要求的仅仅是价值投资的生存土壤,如果能在可期的未来这片土壤更大更肥沃,那么现在开始播种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文/呆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0:14 , Processed in 0.1157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