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回复: 0

财经记者朱周良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观感

[复制链接]

78

主题

0

回帖

244

积分

积分
244
发表于 2021-6-1 1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经记者朱周良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观感
  这次会议(2011年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一个背景相比去年或前几年,我觉得不是最好的一次,因为这次毕竟出现了索科尔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在会议开始之前,很多媒体、舆论也谈了很多这个事情。
  最终,这一趟下来,感觉这个会比我预想的更好一些,应该是很成功的一个会。从人数上来说,比去年又创了新高,这次达到4万多人次。奥巴哈在美国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对这个城市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在当地每年有两大盛事。一个就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另一个是棒球联赛。我们去了以后,几乎酒店,宾馆都是爆满,来自全世界各地,包括当地的接待都接待不过来,我们早上三四点就去排队,感觉现场比我想象得火爆很多,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人很多。我大致了解了一下,我碰到好几个,一种是当地的学生,本身可能也是做投资的,还有一些是学心理学的也去了,还有自己在国内专门组团过去的,有些是搞投资的,有些是搞实业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去感受一下去玩玩这样子。现场确实非常火爆,基本上是没有空位,而且外面还有很多人是通过大屏幕在看的。
  我也跟当地的股东聊了一下,谈到索科尔这个事情,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事情是有疑问的,对巴菲特的声誉或者对他们公司的影响来说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基本上很多人还是能够接受,还是能够相信巴菲特在股东会上的解释,总体上这个会还是呈现比较积极的氛围。
  第二,我本人之前也关注巴菲特的动态,但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来听他讲述他的理念,从股东的口中了解他的一些投资思路。印象比较深的是,巴菲特一直坚持价值投资,对这个理解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这次去了以后,听了他的一些观点,觉得有一些更深的体会。比如他提了“投资三分论”,他说投资在他看来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与货币相关的资产,比如外汇或者是国债,他认为这种投资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央行或者是财政部,政府政策的变数还是比较大的。从长远来看他认为几乎所有货币都在不断贬值,这种投资不是他所提倡的一种投资。第二种是像黄金这样的,买了以后放在那里,指望有其他人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买走、本身黄金是不产生价值或者是不能够生产的一种东西,他认为现在的黄金是不是也会遇到泡沫,特别是最近大宗商品也在暴跌。在巴菲特看来,他一直很看中的一种投资,我把它总结为“生产型的投资”,就是说这种资产是能够生产出一些新的价值。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拿全世界的黄金,可以把美国所有农田都买下来,但是可能还不如你自己真正的农场,因为农场会不断有新的价值产生。我觉得巴菲特“投资三分论”很好的揭示了他对投资价值的体验,巴菲特的投资价值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段,我觉得从中能够领悟到一些东西。
    
  还有从他们对个别性的具体问题的看法,我也能感觉到对于价值投资,巴菲特有与常人不同的眼光,比如他谈到美国经济的前进,虽然说总体在复苏,但是房地产市场,就业各方面都是时好时坏,最近又说美国经济是不是在降温的问题。为什么巴菲特对美国经济这么乐观呢?他提出一个概念,一百年以后,美国经济要比现在好很多倍,不是好一点点。从历史来看,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创造力很强,尽管美国在过去有过十几次的衰退,每一次美国都能挺过这个衰退,一百年以后美国可能还会有15次、20次的衰退,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美国经济持续的看法。美元还在贬值,他觉得美国接下来还会遇到困难,但是待在美国是他最终的选择,这说明他比较爱国。
    
  另外谈到通胀的问题,感受比较深。现在通胀不仅是在新鲜市场,在美国也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通胀上升的压力,而且美联储一直搞量化宽松,所以美国关注越来越多。在巴菲特来看,通胀还会继续上升,但是作为投资人这种通胀是完全可以容忍的。芒格就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承受现在比较温和的通胀呢。他真的是以比较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对的或者是错的,但是他是按照这样的一种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体会,  这是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去的很多都是股东,但是我感觉这样一个活动越来越形成一种投资的文化,不仅仅是一个会议大家碰头讲讲话而已,一进入会场我就有这种感觉。从整个会议营造的氛围,从一开始的短片,是巴菲特参与录制的短片,拿一些明星或者是拿一些公众人物来开涮,中间会穿插一些商业广告,接下来就是从9点30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30是股东问答的环节,来自全世界的股东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关于投资,还有很多是关于人生观、时尚、子女教育等等方面的问题。整个感觉会场的气氛很融洽,特别是巴菲特很配合。巴菲特给人感觉一直是精力非常充沛,一连说几个小时都不累。芒格给人感觉还是比较酷的一个人,偶尔会说一两句话,但是通常都是言简意赅,整个会场给人感觉是非常轻松,即便有股东提出很尖锐的问题,比如关于索科尔的事情,巴菲特也是通过他的一些解释,大部分人还是能够接受他的说法,整个氛围还是非常融洽。
    
  刚才说到文化,到奥马哈去的人,很多人不是抱着投资管理去的,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去的。这个会最早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最早的时候有10几个人在咖啡厅里举行,后来慢慢发展成一年一度的盛事,包含了很多投资以外的人员,包括去当地伯克希尔的公司购物,还有给股东安排了很多酒会,包括到巴菲特最喜欢的牛排店吃牛排等这些活动,我认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巴菲特的“美食节”。
  作者:朱周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8 23:42 , Processed in 0.1004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