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复: 0

政治经济学博士后论文:中国能避免经济危机吗?(上)

[复制链接]

72

主题

0

回帖

226

积分

积分
226
发表于 2021-6-1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全球化经济遭到了危机的严重折磨,世界各国一片凄风苦雨的阴暗中,中国似乎是唯一的亮点。国际权威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2.9%增长,只有中国还能“保八”。官方已经声称,中国经济“企稳回暖”了,据说本年度起,GDP将逐季增长,为完成年初的计划目标提供保证。对于中国来说,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危机好像只是被人撞了一下,虽然有点不利影响,其实并无大碍,因为咱们的身体健康着呢,岂会那么容易被撞扒倒?当然这得归功于中央正确决策,领导有方,一系列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措施见了成效。不过,我总有点儿疑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了严重问题,已经资本主义私有化参与全球市场经济合作的中国果真能够独善其身吗?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导致消费相对不足而产能过剩的资本主义矛盾无法调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论断,似乎在中国失灵了。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的鼓吹者执行者信心十足,洋洋自得。我觉得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一点,回光返照,实为灾难将临之先兆也。
  中国资本主义信徒的信心从何而来?来自于一种表象:二次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持续发展了几十年。他们认为,虽然这次经济危机严重,但也是百年一遇,过不了多久,就可能恢复正常。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经说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今年底即可触底反弹。美国危机那么严重也只需一年左右恢复经济,中国当然会在更短时间复苏了。我们在评论伯南克主席乐观言论能否兑现之前,先要分析一下资本主义世界过去一段时期繁荣发展的原因,及其是否存在可持续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其逐渐兴起,到达顶峰后转而逐渐衰亡,是人类社会一条无法逆反的客观规律,世界如此,中国也不可能例外。企图阻挡与扭转这条规律之历史进程,犹如螳臂当车也。
  今天,世界经济格局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贫富共存。但是前者发展成后者的希望却很渺茫,基本上不可能,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交易规则对两者是不平等的,利于富国而不利于穷国所产生的“马太效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兴起,他们掘得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对他国的侵略和奴役。例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获得中国清王朝的巨额赔款,英法等国对亚非各国长时期的殖民统治。他们然后利用攫取的财富发展教育和科技,抢占高端产品阵地,并且制定和控制有利于己的各种市场经济规则,贱买贵卖,损人利己。但随着时代进步,各国被欺骗和被榨取人民的觉醒,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开始受到挑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例如,反映在政治上,拉丁美洲的日益左倾化,反美仇美风气蔓延扩大,其根源则是人民大众越来越将自己的贫困归因于美国过去和现在对自己国家的控制和剥削。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早期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损人利已的侵略、剥削和掠夺,但为了维持这种零和游戏的可持续性,一般地说,还是讲究一定的“度”,在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并不会竭泽而渔。日本历史上对中国的压迫掠夺可能是个例外。东洋人的眼光没有西洋人远大,手法也遇蠢得多,这从中国人对日本人怀有刻骨的历史仇恨,中国香港人却对英国人没有这种感情的对比中可以看得出来。相对来说,日人对华人玩的是零和游戏,英人对港人却是“双赢’呢。。上世纪初,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特别是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影向日益扩大。世界在此情况下,冷战期间,已进入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某些西方国家,其中特别是美国,为了保持其根本利益,开始有限度地同其搜括对象“双赢”,而不敢再赤裸裸地以武力征服了。甚至还会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国家和地区大力扶植,精心布置几个“民主厨窗”,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展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恰逢其时,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世界,不但没有受到损害,还有幸检到了便宜。1990年代冷战结束,“民主厨窗”失去作用了,此后这些国家和地区便先后遭到了一次无情的洗劫。现在,西方列强软硬兼施,损害的下一个目标,谁都知道集中到中国身上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中国某些人还在一厢情愿地单相思,要同一群饿狼在全球化经济丛林中海誓山盟,永结同心呢。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去几个世纪的繁荣发展,除了对落后国家的榨取掠夺,我们也得承认,其本身在此期间发挥出活力,应是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这种活力,具体地说就是能够不断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先天缺陷,即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后天调理,即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活力,最终仍然不足以补救缺陷和解决矛盾,长时期集累下来的欠账,再也无法清偿了,就像一个人进入衰亡之时,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也难以使其转衰为盛,重振雄风。
  著名的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据说曾有此悲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繁荣早已耗尽了自身的力量,可是为了避免一次大萧条,它的生命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日薄西山,这位国际金融界呼风唤雨的精英人士看得真切,才能发出这句精炼而深刻的警世之言。人们都认为是他“制造”了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实不然,物必自朽而后风力摧之。他不过是使人为延长的萧条周期提前了而己。我倒认为,虚假的繁荣泡沫早点儿破灭,未尝不是件好事。即以当年的东南亚而论,经济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而发展,出口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廉价商品,寄希望于大量外资维持经济增长,银行贷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大,金融体制与银行体系均很不健全。他们的经济情况几乎与中国完全相同,但中国上世纪末却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关键就在于金融体制比较封闭,不象东南亚那样开放,索罗斯们未能趁机下手,躲过了初一。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为被剥削的广大劳动者消费能力相对不足而导致产能过剩的制度性矛盾伤脑筋。前文已述,解决方法开始是依仗硬实力对外掠夺,补贴国内民众,增加消费需求。后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逐渐变得文明了,赤裸裸地野蛮那一套被迫弱化,代之更多地利用软实力,以制定经济贸易规则的方式巧取于人。尽管如此,实事求是地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主要还是他们靠练内功,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科技创新,促使管理进步上下功夫,国家和人民从提高效率中获益,也有助于其内需消费。但是,所有这些努力,仍然不足以弥补资本主义制度性缺陷,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隐患,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
  相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僵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活跃。这是因为,后者始终被产能过剩这一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制度痼疾所困扰,它的肌体必须打各种各样的强心针,否则就难以存活,而前者就没有这种需要。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此种需要坏事变成了好事,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虚拟经济特别发达的根本原因,因为可以帮助其减少实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大大地延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周期。
  顺便也简略地分析一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在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右的蜕化变质。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必须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观能动创造积极性。可是在实践中,走的却是同群众路线相对立的精英路线,其领导者蜕变为脱离群众的封建主义官僚和特权阶层,严重地压制了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二,左的抱残守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切手段都不能使用,并提到意识形态高度乱扣帽子。似乎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引经据典,拒绝为实现为无产阶级服务目的而应修正教条,而搞虚拟经济更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旁门左道,断不可行。其实,左的教条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危害,并不亚于右倾机会主义。他们作茧自缚,竟然认为他山之石,不可攻玉,从而阻塞了一条可能有效地提高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效率的途径。
  虚拟经济可以发挥实体经济倍增器的作用。但前提必须是运用有“度”,否则过犹不及,两个极端的影响都只能是负面的。即以被广泛宣扬的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经典故事为例。生活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制度下的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积攒了一辈子钱,临终前才买上一套新房,可是已经享受不到多少日子了。美国老太太则不同,生活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早就贷款买了房子,享受了几十年,同时也逐渐还清了银行的钱。显然,如果是在同等收入条件下,美国老太太的生活质量优于中国老太太,这就是搞还是不搞虚拟经济的区别。但若过度,美国老太太超过其还款能力,从银行信贷买了两三套、甚至10多套房,后果将会怎么样,你还会认为大搞而特搞虚拟经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不搞虚拟经济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更优越吗?
  西方资产阶级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计划经济中犯的上述严重右与左的错误,终于大获全胜,弹冠相庆。事物的优劣都是相对的。世界上许多人,包括不少劳动者可能认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诚然不如人意,但比畸变了的充满封建主义气味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者还是优于后者。一些民众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现状,实属无奈之举。国际资产阶级打败了竞争对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虚拟经济更加大行其道中空前繁荣,但将绝后。“美国老太太”不知这种繁荣乃是一种回光返照,自己已经进入了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以为焕发了青春活力,忘乎所以,肆无忌惮地透支未来,准备买一百套别墅享受。可惜好景不长,过度信贷支撑的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繁荣戛然而止,掉头向下。美国由住房次贷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扩展为经济危机,并且波及全世界。其实,美国人早有先见之明,将那些迟早将成为坏账垃圾的信贷,打包成一万多种五花八门,令人晕头转向,披上各种华丽外衣名目的金融衍生品,再由现在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等金融机构销往全世界。中国就在由美国人控制的世界银行热心推荐下,购买了3740亿美元的“双房”债券。“美国老太太”尽情享受,全球化经济中的各国买单。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其中的虚拟经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应当早已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机构和规则,美国不可能例外。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许多国家指责美国监管失责。美国人似乎很虚心,坦然承认自己因疏忽而闯下大祸。我不认为这是无意识的忽视,问题也远非加强监管所能解决。美国人早已入不敷出,依赖信贷透支消费维持经济增长,这种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早一日监管限制,就会早一日爆发产能过剩危机。对于延长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生命周期来说,放松监管非但不是什么失职行为,反而功不可没。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是人中之精,诺贝尔经济学奖好像大多被他们囊括。你以为他们会突然违反常理,都弱智到不知金融衍生品的奥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近黄昏,但其余晖尚存。为这一经济制度竭诚服务的资产阶级精英们,就像是面对走向衰亡的重病老者,挽救无方了,打再多的强心针也不管用。黔驴技穷之下,利用世人的轻信,创新了一套非常高明的骗术,玩弄了几十年而终于穿帮。
  这套被无限放大的“庞氏骗术”穿帮以后,金融外行的社会大众透过其五花八门名目的外衣,才发现其实并不高明。世人上了一次当后,就不会再买这种所谓金融衍生品了,但不知中国人是否例外?人们必然会问,资产阶级从政治到经济各界精英人士,为什么要冒可能破坏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而且终将难以为继的严重风险,出此下下之策?只可能有一种解释:即除此拆东墙补西墙骗局之外,再难找出其他能够延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生命周期的可能有效的方法了。美国以其实力,执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牛耳。当他为延长自已繁荣发展生命周期而不惜饮鸩止渴,破坏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信用基础,你认为这个经济制度还有生命力吗?
  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哪怕只是一人有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也无一种具体有效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指导其实践,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未老先衰而失败。中国干经济学这一行当的人士,没有一人自省于己之无能,众口一词将公有制衰败的原因归咎于社会主义经济之不可行。与其为无产阶级穷光蛋服务,不但得不到一点甜头,反而经常挨批,被说是世界观没有改造好,才于事无成,不如卖身投靠于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门下,还可以获得养尊处优的高额回报。于是经济学界精英们纷纷改换门庭。但令这些背叛自己当年入党誓言,半路出家者没有料到的是,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很可能使他们在中国陪葬于资本主义。道理很简单,他们现在的名望和利益都来源于其主导下的理论(尽管都贩自西方)促进了中国经济一段时期的增长,但若经济逆向发展,当然也会使他们的名利成为过眼烟云。
  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先生,在其骗术穿帮之前,名望如日中天,只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来存钱,他才肯赏光笑纳,名不见经传者后门都走不进。如此欲擒故纵空手套白狼骗来的钱高达500亿美元之巨。谁能否认,他的骗术曾是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他还可以继续骗下去。麦道夫已经被钉上历史耻辱柱上了,中国那些为换取一己之私,而不惜损害亿万劳动群众的权利,牺牲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人,下场会比他更好吗?打个粗俗的比方,某君改变生活习惯,突然嗜食起臭豆腐干来了。有人投其所好,为了急功近利取得速效,不择手段,使用“高能臭味剂”——人粪水和猪粪水,沤制该产品,请君大快朵颐。但这种玩意儿吃多了,吃久了,即使没挑明,脾胃受得了吗?恐怕终究难免恶心呕吐。此产品的泡制者和采用者还能指望在中国历史上千古留芳么?
  中国经济现在开始到了“呕吐”的时候了,而且从长期趋势上看,将逐渐严重,短期内硬性“保八”,犹如拔苗助长。据报载,龙永图先生近来在湖北又发表了高见。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这就像年轻人得了一场感冒”。类似轻描淡写的谈话,似曾相识。今天中年以上年纪的人应当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一位更权威的大人物曾说:“门窗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也难免飞进几只苍蝇。”这句名言当时无人质疑,现在则成了历史笑柄,因为,黄赌毒假骗黑腐,七鬼闹中华,社会各方面风气早已严重恶化。这次龙先生新版“感冒论”,可谓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共识,也为官方所认可。只有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唱反调,可能是全国政治经济社会学术界唯一的另类,观点完全相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是致命的,将会逐渐显示出来。我是在无根据地信口雌黄,危言耸听吗?
  龙永图还认为,中国承受金融危机的能力远比那些成熟的发达国家要强,因为“中国处在经济上升时期,中国经济就像年轻人的身体一样,还经得起‘折腾’。”如果根据现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和中国经济的现实实践表现来检验,他的这一看法似乎无疑是“真理”了。我也相信中国经济界不分左右派人士全都会赞同,至少无人公开反对。但我这个工人大老粗的观点又是迥然不同,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西方发达国家还可能“折腾”过去,而对于中国实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则是转而走向无解之死局的拐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经济发展遇到阻碍,难以为继。所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如果不使生产工具经常发生变革,从而不使生产关系——亦即全部生产关系——经常发生变革,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经过多次危机“折腾”,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一次次地找到了应对方法。最近的一次就是鼓吹“国际分工合作”,推广经济全球化。因为通过降低关税等手段,如此一“化”,直接后果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结构上不断地发生“马太效应”:前者向高端品方向发展,后者向低端品方向发展。然后两者交换,满足各自需求,似乎“双赢”了。但问题是,高端品高效益,低端品低效益,不同国家民众的收入迥异。例如,西方国家其国内工资总额占GDP的50%–60%,而中国则仅为10%多一点。我国工人工资也只有欧美日等国同行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荒唐地将这种悬殊的收入差距,归因于中国人相对于西方人的弱智或懒惰,也扯不上所谓的制度因素,因为现今的中国,经济制度基本上已经全盘西化了。有人可能说是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两者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所致,但是,设法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先进科技生产力方向发展,不正是全球化经济制度设计者的阴险目的吗?他们得逞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和收入差距上的“马太效应”在继续扩大,也只有如此,西方国家民众才可能增加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减少产能过剩,延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尽管全球化经济制度设计者达到了目的,但仍然只能是延缓,而不足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还是不可避免地来到了。西方智囊们还想得出什么新的方法补救他们的市场经济吗?好像已经黔驴技穷。世界上可谓最著名的超级智库——美国兰德公司建议,美国发动一次战争,比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更有效,露出了资本主义嗜血的原始本性。不言而喻,他隐喻的打击与掠夺对象,应是一个肥大国家,中国正好唯一符合其条件入选。
  兰德公司的本意是向世人表明,我有本事为挽救美国所遭遇的危机开出药方,并非徒有“战略研究智库”虚名,至于是否采纳,那就与我无关了。在核时代,美国政府大概还不会干这种可能赔上自己性命的买卖,但总得另有解救方法呀。诚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如不经常变革,就不能生存下去。国内消费不足,产能过剩怎么办?那就“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资本主义强国在其初期,是对弱国赤裸裸地血腥掠夺,后来文明进步了,硬实力改为软实力,创新金融衍生品欺骗,现在骗局又穿帮了,再怎么“变革”呢?又玩起“巧实力”花招,其实就是耍赖,大印钞票,利用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输出通胀,以贬值的方式赖掉所欠他人债务。资本主义各国心知肚明,纷纷效尤。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增加财政流动性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奥巴马政府今后十年的财政赤字,准备达到九万亿美元。饮鸩止渴短期内可以缓解危机,但从长期上看,反使下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更加积重难返。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今就像一艘漏洞百出的没落之船,船上的人尽管各怀鬼胎,但也深知,除非同舟共济,否则后果便将不堪设想。所以不论“船长”即美国如何折腾,欺骗还是耍赖,大家还是得乖乖地挨宰,听从他的指挥摆布。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制度设计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一制度因为无形中消除了潜在的竞争对手,不但有利于巩固西方各国高端品生产国地位,而且,发展中国家低端品地位被固定以后,竟然没有哪个国家觉得遭到不平等待遇,相反,如果别人都加入了这个经济体制,自己却被排除在此体制之外,被损害程度将倍增。朝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比较起来,加入进去还得了一个大便宜呢,至少中国主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全都如此认为。他们可能振振有词:加入WTO以后,外汇储备不是在加速增加吗?假使现在退出,经济可能很快逆转!瘾君子恐惧毒品断供甚于戒毒。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运行中,西方发达国家是制度的制定者,因而必然是占有优势的操纵者,发展中国家则是处于劣势的被操纵者,这一基本态势不可能改变。经济危机降临,原有的“双赢”模式也遇到了麻烦,但是谁都不愿束手待毙。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就起作用了,世界上只有那有条件掠夺和诈骗他人者才能适者生存,被掠夺者和被骗取者则只能引颈就戮。特别是中国,已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分外引人眼红,更是资本主义强势者下手的首选对象,在劫难逃。
  可能有人指责我信口雌黄,因为世界上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中国比西方各国的日子要好过得多。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我们可谓受到的影响最小,不过是患上一点轻感冒,而且很快痊愈,不到一年,GDP不是已经恢复到8%以上的增长率了吗?世界大乱我小乱,世界未治我已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果然不同凡响,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强大的免疫力。
  一位主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迄今为止其实并未发生经济危机。我同意他的这一观点。那么,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过后,中国将会怎么样?我同右派学者们的看法就迥异了。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而中国没有发生,不等于说以后如果世界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中国更不会发生。在我看来,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的严重经济危机,必将在中国发生,而且为期不远。根据何在?且听分析。
  大家知道,一般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主要依赖于外贸。其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近年来已高达70%左右。换句话说,外销出口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据有关专家研究,年8%的GDP增长速度,是中国保持失业率在安全线内,维护社会稳定所必须的。可是,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以后,中国外贸形势发生巨变,出口从2003——2007年的年递增20%以上,陡然变为2009年上半年的下降20%以上。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率破天荒地降为–2.9%。以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为拐点,中国主要依赖于外贸出口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恐怕要终结了。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连年大幅度出口增长将不再可能。以中国的一个主要出口对象国——美国为例。据《中国财经报》2009年6月25日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日前表示,美国家庭可能需要15年时间,才能重新恢复其在此轮经济衰退中损失的财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受经济衰退影响,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净资产总额环比缩水1.33万亿美元,相当于人均损失4000美元。”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信贷消费,寅吃卯粮。危机袭来,大量银行因坏账资不抵债而倒闭。因此,至少今后一二十年内,美国银行为顾及自身安全,“次贷”之类冒险经营行为将有所收敛。因为打包成各种金融衍生品,转嫁给他人的骗局穿帮后,再难盛行了。也就是说,相对于过去年代,美国人未来透支消费贷款将不再那么容易了。影响所及,必然限制其消费量,再传导到大量生产外贸消费品的中国,就是出口萎缩。最乐观的估计,即使以后危机完全克服,他们也不可能再出现连年两位数递增的消费势头。这一点,该不会有疑问吧?
  全球经济危机还导致许多国家失业率飙升,很自然地,各国为了维持其社会稳定,将不约而同地找出各种理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且会不可逆转地、越来越严厉地坚持下去。据《经济参考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使得中国外贸产业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贸易摩擦应对形势进一步恶化。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举措,涉及金额达到82.67亿美元。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刘丹阳说,‘今年中国外贸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均称得上是前所未有。’
  “‘从全国范围看,不仅发达囝家搞保护,发展中国家也在搞保护。今年以来,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遍及五洲,美国、印度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国家。此外,不仅我国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屡遭限制,而且还发生一个产品在多个不同市场均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刘丹阳说。
  “刘丹阳分析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手段的运用上,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新趋势:如一些国家大幅提高了进口关税,还对中国及其他国家部分产品实施最低限价;一些国家则以食品安全、气候和减排问题为借口,主张实施包括碳关税在内的新的贸易技术壁垒等。”
  再退一万步说,即使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复苏,各国撤消了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外贸出口也不能再无限制地连年大幅增长,继续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马车”。这是因为,中国产品之所以能大量出口,畅销世界,主要因素是廉价。而廉价的原因说出来羞煞人也:从未计入环境保护保本、资源消耗成本和上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本。
  环境容纳污染有一定的空间,但也有一定的限度。以外贸出口为主要动力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是以量取胜,开始一段时期,例如二三十年,环境空间还可能尽量承受污染。所以,实行出口外向型经济之初,各地根本就不考虑环境因素,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为了GDP“政绩”,招商引资,饥不择食,大上污染项目。小造纸厂、小皮革厂、小化工厂、小印染厂、小冶炼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遍及全国。大煞风景的是,与GDP飞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告急警报也越来越凄厉地拉响:江南许多地方“鱼米之乡”成了历史名词;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中其些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中国四大海之一的渤海,如果继续像过去和现在那样污染下去,几十后将变成“死海”……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原来的大好河山,如今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更严重的是,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谢高地2009年8月5日在《环球时报》上撰文,题目就是《未来十年,环境问题或将集中爆发》。因而,中央政府不得不下死命令:各地上项目环境评估一票否决,可见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连“中心”和“硬道理”都要为之让路。中国GDP远比美国低,但已取而代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影响到地球上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在国内怨声载道,国际上众矢之的。试问,你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环境污染的极限吗?也就是说,以生产大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要手段,达到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之目的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不得不适可而止。但是,死抱住“比较优势”不放,也无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右派经济学者和宠信他们的官僚认为,还另有路可走,即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过,这就要投入巨额资金了,中国出口产品今后必然要加上环境保护成本,如此,它还可能像现在这么廉价吗?不再这么廉价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相应削弱,国内外资本也将移情别恋,去实行“竞次战略”力度更大的发展中国家寻找乐园。总之,仅仅环境制约因素一项,中国经济就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连年大幅度增长了。
  同环境污染制约因素一样,资源供应也日趋捉襟见肘,不堪重负了。中国人历来自诩“地大物博”。其实,即以资源而论,若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大多在世界平均数以下,特别是其中的水资源。资源自给自足可能勉为其难,但若用之于供应全世界,那是太不自量力了。曾记否,改革开放之初,有个很时尚的口号叫做“有水快流”?并且大批毛泽东时代守着金山讨饭吃的保守作法。这个口号很合乎当时急于在经济上露一手的统治者胃口。从此打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束缚,彻底推翻了“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各地诸侯杀鸡取卵,不顾一切后果地追求GDP增长“政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靠山吃山,废除原来的禁令。数以万计的小矿山遍地开花,尽管资源利用率极低,也不管原始的开采方法带来大量的矿难事件,一镢头下去,立刻换成钱,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山河破碎,何足道哉,垄断了话语权的各界某些上层人士中,没有人说这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的严重犯罪,反而弹冠相庆,因为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为代价而促进GDP增长,他们认为非常合算。自己杀鸡取卵式开采延续了二三十年,犹嫌不足,还要引进大量外资控股参与,中国地下矿藏实际上大多成了无主财富,任人掠取。
  但好景不长,资源消耗像环境污染一样,也拉响了危险的警报。据媒体上有关文章披露,仅举几例:中国特有的稀土可采储量已由占世界的80%以上,锐减为占50%——60%,主要原因是黄金当作土豆卖,大量出口;山西若照现在这种开采形势发展下去,这个中国最大的产煤省几十年后将无煤可采;中国享誉世界的另一种特产,原来丰富的矿藏黑钨,近年来产量日减,因为资源已近枯竭……。
  有人可能说,国内耗尽还有国外呢,现在经济全球化,我们可以到世界各地去购买所需的资源矿藏。且不谈人家将把豆渣当作精肉卖,进口铁矿石连年大幅度涨价便是一个例征。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将受制于人。仅举一例:工业的血液——石油,中国消耗量的一半已需从海外进口,今后这一比重还将提高。这些年来,中国南海南沙群岛海域被周边诸国不断蚕食,每年被他们非法掠夺的原油数以千万吨计,而我们在那里自己的领海内却没有获得一滴油。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过是自说自听,掠夺者全都置之不理。印度在中国藏南移民建邦,中国也是忍气吞声。中国的国力、军力比这些强盗都强,为什么却不敢武力解决?原因很简单,这些国家打不过中国,但能利用其地理优势,阻断中国石油80%进口量的航路。投鼠忌器,只得作罢。即使入侵者得寸进尺,也不敢来硬的,只能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动摇,因为中国的软肋被人永久地胁持了。一个连自己正当权利都不敢有效维护的国家,还侈谈什么“崛起”呀?(未完待续)
  经济学, 论文, 博士后,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7:02 , Processed in 0.1284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