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回复: 0

中国先人对经济与战争关系的认识

[复制链接]

66

主题

0

回帖

208

积分

积分
208
发表于 2021-6-1 1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兵家提出了战争的经济根源,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富国才能强兵以及战争的后勤保障等基本思想和原则,从战争的角度研究经济,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经济思想。
  ⒈非利不动,非得不用--战争的经济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不同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些不同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必然要自觉地、充分地反映和维护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就是说,战争根源于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对于战争的经济根源问题,古代兵家大都有所察觉、有所论述,有些论述还相当深刻。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在《作战篇》中又指出:"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因此他提出,对待战争要极其理智,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孙武所说的"利",含义是多方面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利益都是利,而这些利,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例如,他在论述用兵之害时,屡屡指出战争可使公私财货殚竭,可使国家与人民贫穷,可使生产停顿,而他在讲到用兵之利时。讲到"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军争篇》),即掠夺 敌国的人力,领土和资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数是兼并战争,即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货而进行的战争。这说明,孙武对当时的战争性质是有体会的,而他提出的"非利不动"的原则,正是适应这种战争而提出来的。
  ⒉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的胜利是以它拥有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任何战争都要以巨大的物质消耗为代价。孙子把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形象地表达为"兴师十万,日费干金"。他还把土地面积和它所能够提供 的物产资源与兵力多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对敌对双方的人力、 物力进行了数量分析,以说明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他 在《孙子兵法.形篇》中说'"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效,效生称,称生胜"。就是说敌对双方领土的对比,产生土地面积大小的 "度";土地面积大小的"度",产生物产资源的"量";物产资源的"量",产生能够供养士兵多少的"数",士兵多少的"数",产生能够强弱对比的"称";力量强弱对比的"称",构成战争胜负 的物质基础。孙膑对孙武这一思想进行了发展,认为物质基础不仅决定战争的胜负因素,而且它还决定了国家的强盛与衰亡。他说:"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就是说城小而所以防守坚固,是因为有充足的物资储备。他又说"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孙膑兵法.见威王》)。也就是说,如果防守没有物资储备,进行的又是不义之战,那么国家是不能得到巩固和强盛的。这些都说明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衰都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来保证。除了兵家之外,先秦诸子对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也有论述,仅《管子》一书中就有多处论及:"一期(一年)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参患》); "贫师伤财,莫大于兵"(《法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七法》)。战争作为最大的消费者,经济是支持这个消费者的物质基础。类似这种观点的记载,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⒊国富则兵强--富国与强兵的关系。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中国古代把富国强兵视为立国之本。在处理富国与强兵的关系上,又把富国看作是强兵的基础。《管子.治国》指出:"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凡治国之首,必先富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战国时期还把国富兵强看作是成就霸业的基础,(《墨子.辞过》9说:"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顿,士民不劳,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矣"。孙膑在给齐威王献策如何强兵时,明确指出国富才是"强兵之急"(《孙膑兵法.强兵》),受到威王的赞赏。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无不强调富国强兵,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军事思想。
   ⒋因粮于敌,阜财因敌一-以战养战思想。我国古代兵家认识到,进行战争要消耗巨大的军费开支,会加重民众的负担,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减少国家开支,又能有财物军需支持战争,他们提出了很有特色的以战养战思想。
  阜财因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在战争进行中向敌军夺取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资;割取敌占区田地中已成熟的庄稼,供给军食;有目的地进攻敌方的仓储,让敌方的仓储来供应自己的军需;另外,当自己的军队在敌占区活动时,由于自己的军政措施争得了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会得到人民群众主动的军需物质的供应,这实际上也是从敌占区取得给养,可视作阜财因敌的一种方式。阜财因敌是在战争中以战养战的比较方便的方法,但一般来说并不能完全解决军队的供应问题。作为一种思想,以战养战非常重要,它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为我们今天的战争供应提供了一种益的方法。(参见《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0:33 , Processed in 0.1827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