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股神非神:短期看经常“被套”

[复制链接]

178

主题

0

回帖

546

积分

积分
546
发表于 2021-6-1 1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菲特!提起这个名字,在许多投资者的心目中,就像“财神爷”关公一样如雷贯耳,他甚至被称为“股神”。
  关于沃伦.爱德华.巴菲特的故事,投资者们耳熟能详———6岁就挨家挨户去卖可口可乐,从中获得20%的回报;11岁投资第一只股票,买入3股并获取收益;14岁开始通过送报纸挣了5000美元,用以读大学;21岁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取硕士学位后,进入投资公司当股票经纪人、证券分析员以积累经验;26岁用自己的100美元和家人及朋友的资金合计10.5万美元开办投资公司;30岁实现少年时代设定的目标———百万富翁;33岁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股东;39岁起,在13年里,投资公司每年赢利29.5%;49岁个人资产过亿;56岁成为10亿富翁;72岁拥有资产357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现在拥有资产600亿美元左右,是唯一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获得巨大财富的人。
  可是,硬币有其两面。
  有统计数据显示,巴菲特所投资的股票有高达90%以上都是买入即遭遇被套,以股市俗语谓之,属于“套牢”一族———近说,2003年巴菲特大举购入中国石油H股,被套牢的实际时间长达3年之久;远说,从1973年2月开始,巴菲特大量买进“华盛顿邮报”直到满仓时,由于通胀率不断提高,道.琼斯指数下跌了40%;再说,巴菲特最得意的也是被世人公认最成功的投资,当巴菲特以基督徒的虔诚之心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后,不久就被套牢了30%。
  一般投资者看到了巴菲特的“这一面”,说不定会哑然失笑:这般损耗真金白银,如此浪费时间成本,也能成为“股神”?说不定还暗暗自得:他还不如我那两手呢!
  说实话,巴菲特不是操盘手,并不善于“抄底”。因为巴菲特不相信“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是个疯子:有时是快活的,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有时是沮丧的,以为世界末日到了而万念俱灰。
  巴菲特一直远离华尔街,隐在中西部宁静的小镇奥马哈,与“市场先生”保持相当距离。巴菲特相信的是,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所以他用大量时间阅读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各类投资期刊,耐心地寻找着自己心仪的公司。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是:坚持价值投资,通过投资“伟大的”公司,老老实实做企业的股东,和“伟大的”公司一起成长。
  一般投资者之所以没有将做公司股东进行到底,关键在于:看不得其他公司的股票涨,自己投资的公司股票不涨,被“市场先生”的上上下下搅得心烦意乱,随之一改长期投资的初衷,耳听八方地打探小道消息,卷入追涨杀跌的行列———到头来,不仅难以获得好的收益,还可能被弄得头破血流,甚至血本无归。
  回过头来,再看看巴菲特的几次“失手”———投资中国石油H股,到2007年全身而退,获取了6倍的回报;“华盛顿邮报”在一年的下跌中使其身价缩水一半,随后带来的也是不可言喻的巨大喜悦;可口可乐所产生的“灾难”不那么深重,后来成为其钟爱之钟爱。
  巴菲特宣称:“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生产剃须刀和刀片的公司),我愿意永远拥有这三家公司的股权。因为,在每个早晨,每个成年男人都要拿起剃须刀刮胡子;上班路上,每个人手里都捧着《华盛顿邮报》;当然,更令人愉悦的是人们随时随地都在喝可口可乐……这时,我就感觉我在不断获取利益。”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无怨无悔的坚守是一种“傻子”般的无奈之举,恰恰相反,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都是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研究、反复论证而苦心寻觅到的“伟大的”公司。正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价值型的投资哲学,重视企业的长期效益,而不是年度表现(长期平均报酬率绝对能击败整个股市的平均值),买入即长期持有,将做“伟大的”公司的股东进行到底。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只不过做了十几个正确的决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从100美元到100万美元,最后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的前列。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4:37 , Processed in 0.0978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