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银行估值的核心:资产质量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

回帖

277

积分

积分
277
发表于 2021-6-1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银行的本质风险是资产质量,只有资产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坏账趋势性大幅度上升,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而且是致命性威胁。所谓的加息降息,利差的提高降低,只不过是在经营过程中正常的波动而已。
  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模式来说,无论脱媒不脱媒,除现金外,钱总是会在银行里,只是账户的差别,而银行的作用就是腾挪这些资金。只要银行里的钱仍然在继续增加,就无需担忧银行的业绩增长问题。
  目前银行业唯一的不确定性: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即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环——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我个人希望央行在下一次降息的同时继续扩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以促使银行差异化经营,促使银行业绩出现分化,抑制银行业整体业绩高速增长。
  作者:云飞雨扬
  按:最近看一些博客里的讨论,仍然对银行问题喋喋不休,本文是本博发在老股民博客里的讨论整理。
  偶个人认为,在纸币时代,无需担忧银行的业绩增长问题,最多是增速问题。
  银行的本质风险是资产质量,只有资产质量的大幅度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坏账趋势性大幅度上升,才会对银行构成威胁,而且是致命性威胁。而这个时候,实体经济中的大部分周期性行业可能早就支撑不住了,否则哪来的那么多不良资产。
  我们的市场存在一个严重的扭曲,但这种扭曲在我们这里又是正常的,之所以说是扭曲,是因为它看上去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原因何在?在于资本市场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场所,这种资源除了看的见摸得着的铁矿石等经济因素外,还有就是制定规则的政治因素。这种环境下,充斥着内幕交易、老鼠仓、舆论控制、甚至是少数利益集团形成对政策的重大影响、甚至是判断和失误的政策等等问题,这些在人们看的到的很多西方经济学适用的地方比较少见(并不是没有,否则他们也就没有金融危机了),所以就会产生扭曲的错觉。
  说白了,场内资金不足够,个别利益只能去选取少数特种股票进行操作甚至是操纵。当然不排除某些个股有自身的健康增长,但即使这种情况下,对于公众来说,也难以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速进行精准核算,少数人的信息优势此时尽显。
  所有这些并不代表价值投资没有了市场,价值迟早总是会被公众认可的,此种股票的上涨必然是戴维斯双击。这种认可的极端时点就是大众性的癫狂。因此,这种价值的超值体现必然是和大的经济周期挂钩的。
  因此,对于一些理性投资者来说,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判断显的格外重要,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对好的公司的定价问题。由于长周期对急功近利的人类来说,显的有点漫长,往往在过程中会形成错觉,比如股票跌了还会继续跌、涨了还会继续涨,往往形成一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的错觉,正是这种缓慢的形成的错觉才会有投资市场中的所谓统计定律。
  回过头来再说银行问题,无论降息还是加息周期,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有两面性,更无需说银行。降息周期的时候,降息是利好,但经济数据日趋糟糕则是利空;加息的时候正好相反。这种政策和经济周期的博弈永远存在,不确定性才是最确定的。对于银行来说,政策紧缩的时候利差扩大,但经济预期回落、其他行业预期不好、不良趋势上升;政策扩张的时候利差缩小,但经济筑底回升预期上升、不良趋势下降、危机缓和。对于政策紧缩和扩张情况下的银行业务来说,紧缩的时候银行以价补量;扩张的时候则是以量补价。因此无需担忧增长问题。关键问题是判断周期高低点,以此判断银行是否具有系统性崩溃风险。
  自从金本位制废除之后,任何国家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客都会潜在倾向于纸币的扩张,这种潜在的动力之强大就像日出东方一样的不可逆转。只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这种欲望需要节制。
  最后,无论脱媒不脱媒,除了现金外,钱总是会在银行里的,只是账户的差别,而银行的作用就是腾挪这些资金。只要银行里的钱仍然在继续增加,就无需担忧银行的业绩增长问题。
  那么钱有没有减少的时候,答案是肯定的,这是银行的逻辑,也是紧缩周期的问题,关键的是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低的时候,钱会减少,但利差会扩大。
  翻来覆去,没有系统性的危机,对银行本身无需担忧,至于股价,如果低于重置成本情况下买入,耐心一些,没啥问题。
  如果还是担忧,那就没啥办法了,只能自己亲身经历一下,下一次或许要10年以后才会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了。
  价值, 银行业, 周期性, 纸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8 20:49 , Processed in 0.1322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