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巴菲特主义(三)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5

回帖

690

积分

积分
690
发表于 2021-6-1 15: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大到如此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
  ——查理.芒格
  12点55分,沃伦和查理重新回到座位上。“好”,巴菲特开口道,“我们回到正经事上。”
  在请第一位股东发言之前,巴菲特说道:“我们已经回答了三个关于克拉马斯河的问题,这个比例有点高。”巴菲特这种理性、不带情绪的遣词用字——“比例有点高”,在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情况下,终止了相关的讨论,甚至连巴菲特希望其闭上嘴的激进分子也没得罪。会场因而响起了下午的第一阵掌声,但这绝不是掌声最后一次响起。
  第一位发言的股东来自盐湖城,他问道:“投资银行是否太过错综复杂?”
  “非常棒的问题”,巴菲特赞赏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称赞股东。巴菲特语气平淡地回答说:“或许是的。我们买下通用再保时,它有2.3万张衍生商品契约。我可以耗费所有的心力在那上面,但还是搞不懂这晦涩难解的东西。”
  有东西会让巴菲特搞不懂?这可是件大事。
  “我不希望事情出错的几率很渺小,我希望这个几率是零。这事儿我没办法指派给风险委员会处理。”巴菲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认为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几乎都已经大到无法有效管理了。”
  “它们经营的方式让你看不到风险”,巴菲特解释道,“如果银行倒闭的几率是1/50,即将退休的高级主管根本无心去烦恼这件事。”贝尔斯登前执行官吉米.凯恩(Jimmy Cayne)在该公司倒闭前两个月才刚刚退休。
  “但我担忧伯克希尔的大小事务。”
  芒格开口说话:“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如此大到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他继续描述道:“贪婪、不自量力、过度自信以及交易演算法组成的疯狂文化,对整个国家来说是适得其反的。”
  “脑袋坏了才会把衍生商品交易纳入制度内,这样赚钱实在是太轻松了。”芒格更观察到和衍生商品挂钩的财富,结果证明只是虚假不真切:“它落在我所谓‘伸手拿时才知没有’(good until reached for)的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在你想拿时,已经拿不到的资产。”
  他亲自示范伸手抓住东西,张开手却什么也没有的动作,然后靠着椅背坐好。现场响起一阵掌声。巴菲特接着说道:“我们刚接触所罗门时,发现他们和已经潜逃出境的马克.瑞奇(Marc Rich)做生意,我俩劝他们应该停止和这号人物交易。”他说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他和芒格暂时抛开不干涉经营的原则,亲自上前线拯救所罗门时的情况。
  瑞奇在华尔街早已声名狼藉,他在1983年伊朗人质危机事件期间,因与伊朗政府进行原油买卖而遭到起诉,不过他的罪行可不仅于此,但在他前妻丹妮丝.瑞奇(Denise Rich)屡屡拜访白宫陈情之后,获得前总统克林顿的特赦。这项特赦决定震惊了整个华尔街,《时代》(Time)杂志还将其列入“十大遗臭万年的总统特赦”排行中。
  巴菲特接着说道:“他们说,‘我们跟着他能赚钱,你们懂什么?’”尽管这已是15年前的往事,他似乎还未能释怀。“最后我们还是靠‘总指令’(total directive)才终止了这件事。”
  
  “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当晚6点一到……”
  几乎倒闭的所罗门兄弟,让巴菲特联想到贝尔斯登的自我毁灭以及美联储的出手拯救。
  美联储帮贝尔斯登高达290亿美元的债务背书,让摩根大通能在自己没有倒闭风险的情况下收购贝尔斯登。不过贝尔斯登的股东几乎遭到全歼,该公司的股价2007年年初曾达到170美元/股的高点,但摩根大通于2008年将其收购时,股价仅为10美元/股。
  “我认为美联储做了对的事情”,巴菲特说,“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他接着强调:“当晚6点一到,他们就得面临破产判决。”他停顿了一会,让听众消化一下,接着说道:“他们有价值高达14.5兆美元的衍生商品契约。”
  “我们有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通用再保高达4亿美元衍生商品契约的反向冲销解约”,巴菲特提醒大家,“我们真的伸手去取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巴菲特比划着手势,呼应芒格“伸手拿时才知没有”的资产类别的说法。
  “而贝尔斯登原先只有四五个小时”来完成14.5兆美元契约的反向解约。
  接着巴菲特没有指名道姓地说:“另一家投资银行原本也会在那之后的一两天步贝尔斯登的后尘。”巴菲特说:“当全世界都不想借你钱时,10、20或50个基点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他的意思是,仅靠愿意多付利息,还是不能吸引到贷方。“若你仰赖融资,那你最好每天起床都祈祷:大家对你会有好评价。”
  贝尔斯登早在1923年便开业运营,1929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甚至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但2008年3月的某一天,人们醒来时却发现它简直是消逝得无影无踪。事后传出在危机高潮时,曾有人与巴菲特接洽,希望他出手拯救贝尔斯登,但遭到拒绝。“我没办法在限定的期限内搞清楚那些情况”,巴菲特回答道。
  
  长久以来,市场会出现离奇甚至是怪异的现象,一个大的错误很可能会湮灭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成就……投资策略里暗藏的危机,有些是没办法通过今天的金融机构常用的模式探测出来的。
  
  巴菲特在贝尔斯登垮台一年后写下上述句子。
  如果金融世界早已忘了潜在的危机、忘了在3月14日它多么接近世界的末日,巴菲特再次提醒大家。
  芒格则简洁地以芒氏观点总结道:“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如呼吸般
  那是赚取罕见巨额(利润)的良机。
  ——沃伦.巴菲特
  回顾起来,巴菲特去年至少说错了两件事。首先,他说私募基金“不是泡沫”,短期内不会破灭。但实际上,它确实是泡沫,且几乎在去年股东大会结束的瞬间破灭。
  已通报的交易中,至少有500亿美元在那不久后便宣告灰飞烟灭。去年在场听到巴菲特对私募股权狂潮表示乐观,继而放下心中大石头的投资银行家,这时正懊恼不已。他们被无法脱手的私募股权交易套牢,背负着总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贷款。更惨的是,就在昨天,家用品零售连锁Linen’n Things这桩堪称近年来最大的私募股权交易也因为私募基金公司无力支付巨额贷款利息而曝出丑闻。
  泡沫破灭了。目前看来,私募股权已经彻底地一命呜呼了。
  其次,巴菲特去年说他不认为次贷风暴会导致经济衰退。“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沉甸甸的锚,会拖垮其他经济层面。”他当时这么说。
  然而,次贷风暴正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甚至连巴菲特自己都说,我们其实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而房地产崩盘以及接踵而来的信用危机则是造成风暴的主要原因。
  
  “我这辈子,不记得何时曾见过住宅房地产泡沫像现在这般,能导致这样的冲击波。”
  
  “有人做了蠢事,短期内这些蠢事不会再犯,但是它会以不同的变异形态出现。想要变得有钱、想要利用杠杆作用、想要相信牙仙子的原始欲望偶尔还会大量涌现。”
  
  尽管如此,巴菲特还是说对了很关键的一点。他和芒格虽然没有具体明示,但已经预见到市场混乱错置会如晴天霹雳般降临,最终导致贝尔斯登关门大吉的错综复杂衍生性金融商品正是混乱风暴的核心。
  “有一天,你会看到极为混乱无章的局面。”巴菲特曾说,“至于导火线是什么?何时会发生——谁知道?又有谁会想到,奥国皇太子遭到射杀会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不管将面临什么状况,伯克希尔已做好万全的准备:“我们有良好的企业,能从优势下手,我们的枪永远是上好膛的。我们还有很好的经理人和员工,以及以股东为重的文化。”
  巴菲特于2007年5月5日说了这番话。一年后,来自德国的伯克希尔股东想知道巴菲特和芒格采取了什么行动,好“利用这些市场价格错置的机会。”
  
  迅速思考,毅然行动
  “市场上有一些极为重大的错置现象”,巴菲特一边说,一边翻阅着桌上的纸堆,“为了娱乐各位,我准备了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些事情……这能让各位了解变化到底有多大。”
  他翻阅纸堆时,几乎难掩兴奋之情,最后举了免税货币市场即所谓的标售利率证券为例。伯克希尔于2008年该市场干涸之际,进场大量买入。
  “这里有一个例子,是由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os Ang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所背书的”,巴菲特越说越兴奋,“1月24日价格是3.15%……1月31日是4.1%……2月14日是10%!目前则回到4.2%。”
  是的,这些百分比看起来或许不显眼,但若有人于收益率达10%时下手,持有不卖,等价格回升,等收益率跌回到4.2%时,就能让投资的钱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几乎翻倍。巴菲特又翻了翻桌上的纸,举了另一种不同的证券为例:“在某一页上,我们以11.3%买进;在另一页上,其他人以6%买进。这可是在同一天、向同一位经纪商买的呢!”
  他从纸堆中抬起头来,满脸笑意:“那是赚取罕见巨额利润的良机,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大约有40亿美元。”他指的是方才用来举例说明价格波动的标售利率证券。
  这个人就是这样热爱赚钱。
  巴菲特回顾伯克希尔如何利用债券市场晦涩不明、爆发惊恐崩盘的时机赚钱,那一刻的神情仿佛是一个在汽水制造机下发现25分钱的小孩。但芒格还是以分析的口吻富含哲理地补充道:“有趣的是,这种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当初融资买进的人被迫抛售……因此这些价格错置不过是电光石火,非常极端,如果你不能迅速思考、毅然行动,对你来说也是无益的。”
  这正是伯克希尔一直以来得以利用市场价格错置良机的手法。
  
  双层保护
  提到巴菲特,大家联想到的是“奥马哈圣人”、世上最伟大的投资家、43年来所向无敌的业绩、睿智的建议,以及每年春天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飞到内布拉斯加,只为了洗耳恭听他恳切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言论。
  一旦巴菲特不再是伯克希尔的舵手,这只是他的接班人需要扛起的两个责任之一。巴菲特的另一个角色是负责统筹经营伯克希尔旗下76家企业的执行官。
  外界大多认为执行官是巴菲特较不重要的工作,因为他放手让企业自由发展。巴菲特也坦承,他的执行官接班人选基本上已经定了,只是从未公开指名道姓而已,且不会对伯克希尔带来任何改变。因此,每每提到巴菲特的接班人时,焦点都是在可能以投资家角色取代巴菲特的四位接班人选身上。
  一位芝加哥股东问:“你挑选这四位可能接替你成为投资家的人选时,有哪些条件?”
  “我想这些条件都已经在2006年年报中说明过”,巴菲特一边回答,一边拿起那份年报翻阅——“良好的业绩很重要,人品也极为重要。我们针对这四个人的能力作了判断。”
  他找到他要的那一页,大声念出他字斟句酌写出来的一段话:
  长久以来,市场会出现离奇甚至是怪异的现象。一个大的错误很可能会湮灭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成就。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本能上即可辨别且避免重大风险的人,这包括从未遭遇过的危机。
  
  “我想这段话颇能预见未来”,巴菲特带着点自豪的语气说,“在投资世界中,你确实需要非常牢靠、分析能力不错且值得你信赖的人,但也需要能在问题尚未突如其来地爆发之前就能预料思忖对策的人。这种特质可不常见。缺乏展望未来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恼人的一件事。”
  芒格在座位上动了动。“你可以看到伯克希尔是如何规避风险的”,他说道,“你试图和实际展现出来的行为举止,要能让理性的人不担心你的信用。你要是能持续这样做几年,直到有人真的担心你的信用时,你反而已经察觉不到了。”
  “这种双层保护,在伯克希尔正如呼吸般自然”,芒格解释道,“另一种文化则完全与之相反。‘风险长’是在你做出蠢事时,还让你觉得沾沾自喜的人。”
  芒格的俏皮话引起一阵大笑。 巴菲特此时插话道:“我们想要经营伯克希尔的方法是:就算明天世界运作的方式是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我们还是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当然也能通过提高杠杆比例来经营伯克希尔,但这么做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安心入眠”,巴菲特继续说道,“现场有许多人把全部的身家财产都托付给了伯克希尔。(如果这么做)我们会走向毁灭,就此蒙羞,还会面临许多其他的问题。”
  这是深深发自内心、令人大感意外的动人告白。
  显而不易见的秘密
  最重要的投资标的是你自己……鲜有人能在一生中都开足马力。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成功的“秘密”其实显而不易见,他免费与所有向他请教的人分享他的投资手法,不仅是在今天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还包括在他的办公室内、在路上,对象从学生团体到电视记者。别忘了,他每年也在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中巨细靡遗地详细说明了他的秘诀。
  叙述如何向巴菲特看齐的投资书籍比比皆是。
  然而,过去40年以来,全美共同基金受托管理的近12兆美元中,能遵行巴菲特和芒格恪守的简单理性投资原则,继而缔造出非凡佳绩的比例却微不足道。
  正如芒格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所言:“我们的制度应该比现在更常被仿效。”
  芒格说得没错。不过,一个是坐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安静的办公室里,每年只消作出几个合理的大型投资决策,每天可以花上很多时间“阅读和思考”。一个则是身处波士顿、纽约、伦敦或是上海嘈杂的交易室内,必须随时掌握资讯并加以因应,并以专家之姿交易股票而备感压力。相比之下,前者铁定要比后者轻松得多。
  不过,今天一整天下来,巴菲特还是竭尽所能地提供大家都能加以运用的蓝图。
  
  查看股价之前,先评估该企业
  一名旧金山的股东想知道伯克希尔获利颇丰却颇受争议的中国石油(国营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的子公司)投资案的幕后故事是否完全属实。
  故事是这样的,巴菲特读了中国石油的年报,认为该公司的股价遭到严重低估,因此在没有参访该公司、甚至没有与其管理团队谈话的情况下,直接于2002年及2003年以4.88亿美元买下了中国石油1.3%的股份。“听说你只读了年报?”现场股东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怎么能单凭年报就断然作出投资决策?”
  “那份报告简单易懂,就像雪佛龙石油(Chevron)和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一样”,巴菲特就事论事地答道,“那是2002年、2003年的年报,我读了它,没跟任何人讨论,但我确实做了一件事”,巴菲特说道:“我评估了中国石油的其他业务。”
  “要了解它的原油、提炼油品和化学产品,不是那么困难,我也这样研究过埃克森(Exxon)和其他公司。我的结论是,中国石油价值1,000亿美元,但在股市只值350亿美元。既然如此,我何必还要跟它的管理团队面谈?”
  正是如此。巴菲特研究企业的本质,再看其股价,这是完全颠覆传统股票研究的方法。巴菲特的决策不掺杂任何情感,如果企业价值远高于股价,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反之,则舍弃。
  
  别钻研细节
  巴菲特发现中国石油的价值是现有股价的3倍时,下一个步骤很简单——买进股票。
  “没有理由再去推敲你的分析”,巴菲特说,“再进一步推敲分析结果,只是徒然浪费时间,这时你该做的就是买进股票。如果你还得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巴菲特重复了去年说过的一句话,只不过说法稍有出入:“如果现在有人走进门来,管他们是重350磅还是400磅,我知道他们就是胖。”
  巴菲特当然又说对了,他以伯克希尔之名投资4.88亿美元时,中国石油真的遭到了严重的低估。到了2007年,伯克希尔将整个持仓脱手时,共有40亿美元入袋。
  
  别烦恼你会错过什么
  “你必须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一位来自德国慕尼黑(Munich)的股东这么说,接着问巴菲特如何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有人打电话来竭力推销某投资时,“其实会出现做与不做的信号”,巴菲特说道,“查理和我打断说客的电话,直接说‘不’时,常被人认为很没礼貌,但我们只是想要节省彼此的时间,不会烦恼错过了什么。”
  “我们想确定,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考虑过后仍旧无法作出决定的事情上。我们能在五分钟之内轻松地作出决定,这并没有那么困难。”
  坚持只碰你懂的
  “我们懂的东西五花八门,如果能扩展知识领域当然很好”,巴菲特说道,“但重点是,如果我们接到电话,或者我在读论文、年报或10-K表格时,看到明显的价差,我们会立即采取行动。”
  “针对你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们能很快作出决定”,芒格补充道,“原因在于有那么一大串其他事物是我们完全不考虑的,例如我常说的‘我们不碰新兴企业。’”
  “我们倾向、偏好能带来大把现金的行业”
  一位纽约的股东问道:“如果你不能跟管理团队交谈,不能读年报,只准看财务报表,你会专注于哪些指标?”
  “我想有一个指标定能吸引许多人的注意力。”芒格答道,“我们倾向、偏好能带来大把现金的行业。”
  “其他行业,比如建筑设备业”,芒格提到他做那行的朋友抱怨说,“我一整年辛苦地工作,但利润在哪儿呢?闲置在庭院里。”
  
  “分散风险是针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
  “巴菲特先生,我很高兴来到此地”,一位纽约的股东说,“我从书中得知您年轻时很自信,会把身家净值的1/4或以上单笔投资于某计划上。能不能请您谈谈那段日子?”
  巴菲特其实是在1951年1月的某个超级星期六拜访盖可车险位于华盛顿特区空无一人的总部,见过唯一留守的戴维森之后,把他全部身家的2/3拿去买了盖可车险的股票。巴菲特曾说盖可车险是“我的企业初恋”,57年过去了,他的信念依旧坚定。
  “查理和我一直很有信心。如果我们管理的只是自己的钱财,我们应该会有很多次直接把75%的身家净值投入单一计划中。”巴菲特这么说。
  但芒格可不认同:“沃伦,我曾有过把超过100%的身家净值投入单一计划的经验。”
  “那是因为你那时有个亲切和善的银行家。”巴菲特开玩笑说,但紧接着颇为严肃地说道,“某些特定的交易如果投资太少,反而不对,你一生中总会经历一些不凡的事情。”
  “你大可在汤姆.墨菲还在掌管大都会通讯公司的1974年,以其净值的1/3把它买下,然后坐拥该行业最优秀的经理人。”巴菲特举例说明,“你也可以在我们买下可口可乐时,跟着投入全部的身家财产,从此再不用担心受怕。”
  “现场有很多人40年来把身家净值百分之百地投入伯克希尔”,巴菲特补充说明,同时对那些早期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致意:“虽然当时伯克希尔并非稳赚不赔的生意。”
  芒格忍不住插话:“我不明白美国学生进这些优异的商学院和法学院到底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声称:‘投资的终极秘诀无他,就是分散风险而已’……他们完全搞混了。分散风险是针对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的。”
  巴菲特则总结道:“我们则是试着把东西囤积在一起。”
  “你最好的资产是你自己”
  一位奥兰多(Orlando)社区学院的教师想知道她应该如何教导学生进行投资。巴菲特的回答或许是他的最佳建议。
  “最重要的投资标的是你自己”,巴菲特回答道,“鲜有人能在一生中都开足马力,试想你只有16岁,我可以送你一辆汽车,随你挑,但前提是:这是你唯一的一辆车,它必须供你使用一辈子。”
  “你会如何对待这辆车?”巴菲特反问道,“你会先翻开使用手册读五遍,更换机油的频率比现在高一倍……我对学生们说,他们现在应该像保养汽车那样对待自己的身体,这个回报是超出预期的。”
  “你最好的资产是你自己”,巴菲特再次强调,“你能成为你渴望成为的那个人。我常问学生,如果你能投资班上的一位同学,你会选谁?不是最帅最美、最聪明的那个,而是效能最高的那个人。”
  “他们现有的习惯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巴菲特最著名的两个习惯——节俭和理智无疑跟随了他一辈子,这两个习惯也敦促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全文约14,400字,请参见《Value》杂志)
  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大到如此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
  ——查理.芒格
  12点55分,沃伦和查理重新回到座位上。“好”,巴菲特开口道,“我们回到正经事上。”
  在请第一位股东发言之前,巴菲特说道:“我们已经回答了三个关于克拉马斯河的问题,这个比例有点高。”巴菲特这种理性、不带情绪的遣词用字——“比例有点高”,在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情况下,终止了相关的讨论,甚至连巴菲特希望其闭上嘴的激进分子也没得罪。会场因而响起了下午的第一阵掌声,但这绝不是掌声最后一次响起。
  第一位发言的股东来自盐湖城,他问道:“投资银行是否太过错综复杂?”
  “非常棒的问题”,巴菲特赞赏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称赞股东。巴菲特语气平淡地回答说:“或许是的。我们买下通用再保时,它有2.3万张衍生商品契约。我可以耗费所有的心力在那上面,但还是搞不懂这晦涩难解的东西。”
  有东西会让巴菲特搞不懂?这可是件大事。
  “我不希望事情出错的几率很渺小,我希望这个几率是零。这事儿我没办法指派给风险委员会处理。”巴菲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我认为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几乎都已经大到无法有效管理了。”
  “它们经营的方式让你看不到风险”,巴菲特解释道,“如果银行倒闭的几率是1/50,即将退休的高级主管根本无心去烦恼这件事。”贝尔斯登前执行官吉米.凯恩(Jimmy Cayne)在该公司倒闭前两个月才刚刚退休。
  “但我担忧伯克希尔的大小事务。”
  芒格开口说话:“让大家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重要,如此大到不能倒的地步,简直是疯了。这是在耍无赖。”他继续描述道:“贪婪、不自量力、过度自信以及交易演算法组成的疯狂文化,对整个国家来说是适得其反的。”
  “脑袋坏了才会把衍生商品交易纳入制度内,这样赚钱实在是太轻松了。”芒格更观察到和衍生商品挂钩的财富,结果证明只是虚假不真切:“它落在我所谓‘伸手拿时才知没有’(good until reached for)的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在你想拿时,已经拿不到的资产。”
  他亲自示范伸手抓住东西,张开手却什么也没有的动作,然后靠着椅背坐好。现场响起一阵掌声。巴菲特接着说道:“我们刚接触所罗门时,发现他们和已经潜逃出境的马克.瑞奇(Marc Rich)做生意,我俩劝他们应该停止和这号人物交易。”他说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他和芒格暂时抛开不干涉经营的原则,亲自上前线拯救所罗门时的情况。
  瑞奇在华尔街早已声名狼藉,他在1983年伊朗人质危机事件期间,因与伊朗政府进行原油买卖而遭到起诉,不过他的罪行可不仅于此,但在他前妻丹妮丝.瑞奇(Denise Rich)屡屡拜访白宫陈情之后,获得前总统克林顿的特赦。这项特赦决定震惊了整个华尔街,《时代》(Time)杂志还将其列入“十大遗臭万年的总统特赦”排行中。
  巴菲特接着说道:“他们说,‘我们跟着他能赚钱,你们懂什么?’”尽管这已是15年前的往事,他似乎还未能释怀。“最后我们还是靠‘总指令’(total directive)才终止了这件事。”
  
  “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当晚6点一到……”
  几乎倒闭的所罗门兄弟,让巴菲特联想到贝尔斯登的自我毁灭以及美联储的出手拯救。
  美联储帮贝尔斯登高达290亿美元的债务背书,让摩根大通能在自己没有倒闭风险的情况下收购贝尔斯登。不过贝尔斯登的股东几乎遭到全歼,该公司的股价2007年年初曾达到170美元/股的高点,但摩根大通于2008年将其收购时,股价仅为10美元/股。
  “我认为美联储做了对的事情”,巴菲特说,“如果贝尔斯登在星期天晚上就倒闭——原本应该如此”,他接着强调:“当晚6点一到,他们就得面临破产判决。”他停顿了一会,让听众消化一下,接着说道:“他们有价值高达14.5兆美元的衍生商品契约。”
  “我们有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通用再保高达4亿美元衍生商品契约的反向冲销解约”,巴菲特提醒大家,“我们真的伸手去取时,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巴菲特比划着手势,呼应芒格“伸手拿时才知没有”的资产类别的说法。
  “而贝尔斯登原先只有四五个小时”来完成14.5兆美元契约的反向解约。
  接着巴菲特没有指名道姓地说:“另一家投资银行原本也会在那之后的一两天步贝尔斯登的后尘。”巴菲特说:“当全世界都不想借你钱时,10、20或50个基点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他的意思是,仅靠愿意多付利息,还是不能吸引到贷方。“若你仰赖融资,那你最好每天起床都祈祷:大家对你会有好评价。”
  贝尔斯登早在1923年便开业运营,1929年经济大萧条期间甚至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但2008年3月的某一天,人们醒来时却发现它简直是消逝得无影无踪。事后传出在危机高潮时,曾有人与巴菲特接洽,希望他出手拯救贝尔斯登,但遭到拒绝。“我没办法在限定的期限内搞清楚那些情况”,巴菲特回答道。
  
  长久以来,市场会出现离奇甚至是怪异的现象,一个大的错误很可能会湮灭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成就……投资策略里暗藏的危机,有些是没办法通过今天的金融机构常用的模式探测出来的。
  
  巴菲特在贝尔斯登垮台一年后写下上述句子。
  如果金融世界早已忘了潜在的危机、忘了在3月14日它多么接近世界的末日,巴菲特再次提醒大家。
  芒格则简洁地以芒氏观点总结道:“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混乱场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5:08 , Processed in 0.1172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