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09年8月4日,路透的专栏作者Rolfe Winkler发表了一篇题为《巴菲特的背叛》(Buffett’s Betrayal)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对巴菲特在政府拯救金融机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两面性乃至巴菲特神话表示质疑,认为巴菲特“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谋利”,“感觉巴菲特背叛了我们”。本文刊登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路透网站的众多浏览者踊跃回帖,就作者的观点发表各自的看法,后来浏览者讨论的主题从巴菲特以及政府拯救计划等话题延伸到此次金融危机甚至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体系等更为广泛的层面。关于巴菲特本人的方方面面,众人的争论最为激烈,我们将各方观点汇集在一起,希望为读者呈现巴菲特在众人眼中的正反两面。
巴菲特的背叛
(Rolfe Winkler是路透专栏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纽约8月4日电
我14岁那年,沃伦.巴菲特曾给我写过一封信。
那是他给我的回信,我之前曾写信给他,希望能和他探讨一个投资想法。对于一个对股票感兴趣的孩子来说,巴菲特是一个伟大的偶像。他的投资风格——稳重的股票分析、为企业寻找合格的管理者以及耐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他的回信非常客气,感谢我给他写信,并邀请我前去参加他公司的年会。我当时真是激动不已。直至今日,巴菲特仍以其“投资有道”闻名天下,他甚至还打算以卡通形象现身说法,教孩子们如何投资。
可是到头来,我发现巴菲特的神话原来大多是虚构的,他的财富主要来源于纳税者,要不是政府出手营救他投资的一些企业(这也是巴菲特不遗余力所鼓吹的),巴菲特的投资基本上都打了水漂。
巴菲特持股27%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把260多亿美元投在八家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企业上,这些公司一度从问题资产救援计划中获得了1,000多亿美元的注资。据汤森路透最新数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它们多达1,300亿美元的债务上了保险。
自去年11月以来,这八家公司发行的债券中,有75%得到联邦政府的担保。若没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救援计划,即使是高盛这样的公司,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也无力回天。
除此之外,美联储还为拯救各大银行提供了诸多紧急、不透明的贷款,如果没有这些救援,美国的金融体制必然会遭遇大规模资产重组。
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援助,资不抵债的银行将被迫以市场价格出售有毒资产,其股东价值必然遭遇重挫。巴菲特个人就对这些大银行投资了70亿美元,原本会损失惨重。
他甚至通过交易高盛和通用电气(GE)等被救援公司的优先股和认股权证大发不义之财,因为他“深信国会将作出正确的抉择”——拯救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企业。
所以,当我看到巴菲特写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信时着实感到荒谬。
“接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或美联储等政府机构救助的公司……得到政府保护的公司,其借贷成本非常低廉。”
“相反,评级高的公司,如伯克希尔的借款成本却史无前例地高。而且,那些获得政府担保的公司资金充足,别人却粒米未进,无论他们的信用有多好。”
巴菲特一方面大力游说政府救助自己投资的金融机构并大肆交易其证券以牟取利益,到头来还抱怨这样做使自己处于劣势,脸皮之厚令人自愧不如。
他在信中还抱怨其他金融企业采取“野蛮的推销行为”,并把伯克希尔旗下的克莱顿房屋公司(Clayton Homes)标榜为正直贷款者的典范。
有趣的是,巴菲特在信中没有提及富国银行(WFC)、美国运通(AXP)、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的糟糕表现,没有说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和Countrywide是多么差劲的决定,更没有批评美林和高盛不计后果的举动。毕竟,这些都是他投资的公司。
巴菲特多年来持有相当数量股权的评级公司——穆迪又如何呢?穆迪正是巴菲特所批评的这种过度放债行为的帮凶,最近巴菲特把所持有穆迪的股份从20%削减到了16%,然而在公开场合,巴菲特对穆迪却三缄其口。
对于世界上最著名的“正派投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不免有点自相矛盾。这一回,巴菲特没有回复我要求其置评的电子信件。
令我伤心的是,巴菲特本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大力倡导更好的公共政策,可他最终还是决定用其强大的政治资本保护自己的投资。
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是,银行应该大力扩充资本。按理说巴菲特应该同意这一点,因为他一直强调投资要留有“安全边际”。同样的道理,银行贷款时难道不应该也留一手吗?
可是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引入压力测试,让银行扩充资本时,却遭到了巴菲特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银行筹集的资金越多,他持有的银行股份就被更多地被稀释了。
这让我感觉巴菲特背叛了我们。毕竟,他的名字是沃伦.巴菲特,而不是卡尔.伊坎(Carl Icahn)。
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在1995年出版的巴菲特传记中说:“华尔街的现代金融家们通过玩弄公众的钱财致富……巴菲特则独善其身……实际上,他重新发现了纯粹资本主义的艺术——一种冷酷但公平的游戏。”
靠着政府的救助,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牟利,这一点都不公平。当年那个天真的14岁孩子曾认为巴菲特是个高尚的人。
Joe:感谢这篇文章,从去年9月起,当巴菲特呼吁国会拯救银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这么说。真可悲,巴菲特堕落到这个地步,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操纵系统的操盘手,也就是钱多而已,别无他长。
Howard:Rolfe,你指出巴菲特的很多投资得到了救助是事实,但我认为你没有认识到巴菲特所宣扬的东西其实对大众有利。他很早就呼吁监管衍生品,投资时远离杠杆,在反对撤销房地产遗产税一事中一马当先,更别说他用来挣钱的有价值而安全的方法都可以抵消巴菲特的投资得到的救助,他的投资得到救助不假,但他并没有去争取,也没有在其中搞什么鬼。事实上,即使没有政府的救助,他投资的银行也没有一家会倒闭(他并没有投资AIG和贝尔斯登这样的公司),这证明他的投资准则是有效的。你的指责好比因为在风雨交加的寒日(没有人能控制天气),高尔夫球星泰格.伍兹(Tiger Woods)的总杆数高于标准杆5杆,就宣称泰格.伍兹已经不会打高尔夫了一样。你遗漏了一点,在这样的天气里,其他人至少会高于标准杆15杆。
Defend the USA:叛徒!口是心非的巴菲特。
Charlie Lefaux:说得好!
Rolfe Winkler:Howard,感谢你的评论。你启发了我,使我得以扩展我的论点。我认为巴菲特的呼吁对政府的救助行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显示出,即使是我们心目中最虔诚的人,当钱包有危险时,也会放弃自己的原则。
对,巴菲特谈了很多关于衍生品、杠杆化的问题,但他实际上做了什么?他交易衍生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曾说过他反对更多的充分的保证金的要求。
至于杠杆化,富国银行就是杠杆化最厉害的银行。如果他反对杠杆化,他就不会开口反对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就是用来减少杠杆的。他还吹捧富国银行,告诉大家一些银行查账员都不知道的关于富国银行的业务情报,可惜很明显是假情报。他有没有看过富国银行2005年时的条款清单(term sheet)?至于早在富国银行并购可选择ARM之王美联银行之前就发放的这种有毒贷款,他了解吗?我很怀疑。
他所投资的公司没有像雷曼或贝尔斯登一样倒闭,这点和公司是否具有优秀的基本面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得到救助,富国银行、通用电气、高盛、美国银行都在劫难逃。大家很容易忘记,虽然现在政府的救援工具刺激了这些公司的股价上涨,但这些公司休想从信贷市场上借到一分钱。
我还没有提这些公司玩弄的会计花招。巴菲特说了很多关于会计正直的言论,但他旗下的公司就卷入了一些非常可疑的数字作假,Gen Re保险公司案例呢?人们现在都忘记了。
人们给了巴菲特一张自由通行证,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认为巴菲特很关心公众的利益。我也认为巴菲特关心公众的利益,不过如果公众的利益和他的利益相冲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Jjw:这就是精明、利己的资本家的特点,巴菲特毫无疑问就是资本家,他用多年来精心维护的正直名声来装点自己。尽管巴菲特做了很多好事,现在是暴露不容置疑的奥马哈圣人的真面目的时候了。好文章。
Gregman2:在产生可交易流动性中,资产价值的“保证金化”是什么意思?
rich: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巴菲特对通用电气和高盛这些公司投资其实是投票表示对金融领域有信心,巴菲特可能得到了比美国纳税人更为优惠的融资条件。但这是谁的错呢?我肯定政府的救市资金使他获益,那是政府保护纳税人不周。政府立场坚定不假,但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保护银行,政府不断把纳税人的钱送给银行,却不照顾纳税人,银行得到了所有的好处。这是可耻的行为。
除了高盛和通用电气,巴菲特也投资了大多数同类公司,实际上帮助了高盛,我希望他不要帮高盛,高盛不配得到帮助。美联储忽视或者无视所有的警报信号,以致发生危机,尽管这些救助是有必要的,但实际上这些银行不配得到救助。只要经济能运转,政府什么都不顾,纳税人本不该承受这些损失,这些银行应该付出代价。这就是为什么在听到那些银行的执行官们拿到以百万美元计的工资和花红时,我会忍不住怒火中烧。
VK:Rolfe,写得好!
Aaron:我同意作者的总体看法和观点,但不是全部。大家忽视了富国银行的有毒贷款,高盛银行从救助计划中占了便宜,巴菲特和这有关联。然而,他是在资本大屠杀之后对两大金融机构投资的,他买高盛和通用电气是因为当时买入的时机很好,而巴菲特又有现金在手。政府会救助高盛和通用电气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巴菲特正好手头有钱,可以随时进场,于是就对得到救助的可能性很大的公司投资。政府和投资银行互相勾结让我作呕,不过巴菲特没问题,查理.芒格将其称为“雏菊互惠链”。我认为巴菲特对这两家银行的投资决定完全正确。
至于衍生品问题,很明显,指责巴菲特是不明智的,这些衍生品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制的,和巴菲特以前痛斥的那种衍生品完全不同,我认为那些衍生品与其说是期权,不如说是保险。巴菲特在发行期权的时候提前得到大量的保险费,据我所知,这些期权是欧式的而不是美式的,这些期权有重新谈判的特点,如果想要缩短到期时间,可以用最有利于(对巴菲特有利)的条款重新设置行权价格。综上所述,巴菲特进行的期权买卖是史上最精明、最深思熟虑的交易。
我在这场争论中没有利害关系,我本人也对巴菲特的衍生品持仓很震惊,对他推动经济刺激法案很惊讶。我很同意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的说法,他说应该让那些做错事的家伙倒闭。吉姆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将这次危机和以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联系在一起的人。你们,包括华尔街的那些人,可能都不知道AIG腐败的程度,AIG自以为是的数学小组和LTCM的交易很类似。虽然总的来说,我不认为巴菲特是圣人,但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我认为在道德和智慧方面,他和芒格都可算是上上之品。
Ryan Freund:在赞美巴菲特多年来与我们分享智慧的同时,我也必须同意Rolfe的观点,巴菲特肯定沾了不少纳税人的光。这到底是巴菲特的错还是我们政府的错呢?
bryan hutchens: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可能芒格才是幕后的大老板。
dp:如果巴菲特是一个贪婪的寄生虫,所有有钱有势的人都不例外。我们要设立监管部门,但一定要确保有人能监督监管部门。在这之前要先建立“社会主义化”的医疗保险系统。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早有预见,知道每个人都会(而且很有可能)有私心,从而做出有损社会利益的事情,故创造出权力制衡的制度。看来我们已经忘记了权力制衡,变成了一个富裕而愚蠢的管道工乔(在美国大选时质疑奥巴马税改计划的一位管道工——译者注)的国家,只知道崇拜富裕,还有那些坚持中庸的中产阶级,只会看看电视。
Scott:有趣的看法,但我最后注意到我们面对这样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
1、在灾难之前,伯克希尔对这些公司的持股情况?
2、这个列表占伯克希尔可投资资产的百分之多少?我查看了伯克希尔2008年的财务报表,看到资产负债表上有2,65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当然,这些资产并不都是可投资的,文章中的列表给了对那几家金融机构的260亿美元投资,权重似乎过高。
3、大股东希望自己持股的公司业绩好点难道是坏事?不管怎样,TARP资金还是会帮助这些金融机构的,那为什么不支持救助呢?
如果作者在文章中能提供多一点的信息,其批评观点会更令人信服。
The "Omaha Oracle" is just an insider con-artist IMHO:作者的揭露给了我愉快的一天,我喜欢看到坏人的虚伪被揭穿。在这件事之后,这个垄断者法西斯分子应该感到羞耻、惭愧,如果他不是精神病且还有感情的话。真虚伪啊!我本来根本不关心这些全球精英们,可是他们在我们背后插刀的同时还到处乱跑,整天扮演慈善家。
Michael:这篇文章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是一位多好的投资者,不仅能识别机会,还能操纵市场,真是伟大的投资者啊。
Brian:“对金融领域投信任票”是自吹自擂的蠢话。政府和华尔街抛出这种观点就好像当年的“自由炸薯条”(freedom fries,是伊拉克战争时期出现的名词,原来叫法兰西薯条[French fries],自从法国反对攻伊,美国议会办公楼所有餐厅的法兰西薯条都改名为自由炸薯条——译者注),和汽车保险杠上贴的垃圾屁话标签没什么两样。当巴菲特投资银行时,他 “对金融领域的信心”也就是政府会保证他的投资而已。事实是,当劳工阶层和下层中产阶层得到一点帮助的时候,就是社会主义;当救助亿万富翁的时候,就是和叛国很接近的背信弃义。如果金融领域可以根据RICO(《美国防止诈骗及反黑法》),像起诉那些违法的公司那样起诉金融机构,危机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诚实、努力的资本家本可以有信心进行公平的竞争,美国公众本可以有理由相信美国政府既不是贼窝,也不是第五纵队。
bryan hutchens:说得对!我猜芒格就是幕后大老板。
John:Rolfe,我认为你的观点毫无根据,你对沃伦的指责过于严苛。他的确倡导政府干预,但这不仅仅对他个人有好处,对大众都有好处。
我同意,银行家、保险商、抵押贷款经纪人、监管部门等等不应该让金融系统达到危险点,可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达到了危险点,整个金融系统成了自由落体,尽管政府推出了救市计划,危机的影响今天还是能感觉得到。你能想象如果政府什么都不做,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不提供政府债务保证,允许所有这些金融机构倒闭,后果会怎样?
你不应该把你的图表仅限于直接接受政府救助的机构,也应包括伯克希尔所有的投资(以及大众所有的投资),当时整个美国这艘船都在下沉(倒霉的不仅仅是金融领域)。我认为如果信贷市场冻结,即使是无辜的强健的公司也会被拖至破产。难道无辜的资产也该被清零吗?
你的观点有点像在说詹姆斯.史都华(Jimmy Stewart)在电影《美好人生》(It’s a Wonderful Life)中扮演的角色不诚实一样。不管怎样,巴菲特对我们的住宅和贷款投资了,同时倡议储户们保持冷静,阻止了对银行的挤兑。
pravin banker:巴菲特是保险商,他从他的导师——AIG的格林伯格(Greenberg)的身上学到了一门艺术。他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用“自由资金”(保险费)投资高收益的股票和债券。他从来都没有任何“应有的谨慎”,从来都不懂得“业务模型”,非常依赖“品牌”,比如通用电气、可口可乐、高盛等等。至于“救助”,你是正确的。有好几个月,他惊慌失措,担心自己会血本无归,不过托了盖特纳、保尔森和愚蠢的大众的福,甚至是愚蠢的国会的福……
Paul:巴菲特和麦道夫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怀疑他们既自鸣得意而又阴沉的样子是一种伪装。揭穿得好,Rolfe,继续写下去!
ck:哇,暴露了巴菲特的真面目,我不知道他还有这一面,希望不是真的。不过知道残酷的真相也比当个傻子好,谢谢Rolfe。
Len Filut:看来这些文明的“吸血鬼们”找到了血液替代品。
Buffett's right:作者请看看雷曼兄弟银行的倒闭带来了什么后果,你能想象如果列表上的公司倒闭一两家会怎样?标准普尔指数现在仍然会在700点到800点,当然,巴菲特受益了,但其他投资者不也受益了吗?这会使经济恢复得更快。
john K:这个家伙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自己和家人却从不乱花,全捐赠给了慈善机构。这能是坏人吗?你认为他支持的观点会摧毁美国金融系统和我们将来都要依靠的庞兹模式的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系统?我觉得你们这些人都有点毛病。
BBB:在我看来,伯克希尔有不止一个理由大到以至于不能倒下。我也很惊讶地发现,巴菲特先生大笔投资的高盛似乎一直都比别人先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他们这么赚钱并不是因为英明,而是因为他们的确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Gene Wiley:Rolfe听起来就像一个在华尔街找不到工作、嘀嘀咕咕的传媒业菜鸟,我打赌这家伙向每一家华尔街金融机构都投过简历。能做事的人不会写文章,Rolfe,你的文章写得不错,但你不懂如何在现实中管理资金。
Rolfe Winkler:评论中有一些很好的观点。谢谢大家。
我不认为巴菲特投资高盛、通用电气的原因是对其有信心。巴菲特自己也清楚地说过,当时他赌这些公司会得到救助。特别有趣的地方是时间,这些公司好几次被从坟墓里救出来,第一次是用TARP,两个月后是FDIC的TLGP(临时流动性担保计划)。大家忘了,当TLGP在11月底生效的时候,情况相当不妙,就如我所说的那样,即使是高盛也在破产的边缘,高盛靠转变成银行控股公司才得到TLGP,从而逃过本来是板上钉钉的破产。整个金融领域都是这样,情况的确糟糕。这一点巴菲特是对的。
但即使如此,也不应该认为救助对经济只有正面的作用,我们曾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当两个救助计划被证明不足以拯救一切时,调整金融领域的资本结构。一直以来,困扰金融系统的都是偿付能力问题而不是流动性问题,向金融领域里倒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使这些银行能把账面上的坏账隐藏起来。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难道我们想要日本式的解决方案,用纳税人承担损失的方法来保护富人不受损失?
政府应该将那些资产清零,用债权转股权的方法强迫债权人承受损失。对,这会造成很糟糕的局势,但这种方法的确能回避当前方法的不足之处,我们就不用把这些问题都扔到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上。如果美国的资产负债表垮了,你知道会有多可怕吗?远比我们当机立断让银行倒闭更可怕。
我先前的评论提到了会计作假,这个问题用不着详细说明。为什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废除公允价值会计规则呢,难道不是在帮助银行作假吗?富国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可选择ARM(可选择付款方式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怎么会计入账?当那些贷款只收到最小还款额的时候,富国银行还在把几十亿美元价值的“递延利息”列为收入。可选择ARM变成有毒资产之后,所有这些收入都成了亏损。至于银行对商业贷款玩的鬼把戏,明明是坏账,却伪装成优良贷款。
我不得不再次强调,我不怀疑巴菲特赚钱的能力,他买入高盛和通用电气是毫无疑问的好买卖。就好像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在房利美的次级债上赚了几十亿美元,或者像我的一些朋友知道政府不会让他们损失一毛钱,所以投资花旗银行,赚了好几千美元。但所有的这些收入都不是正当的。
令人不悦的是巴菲特同时帮两边说话。他(这个观点很正确)抱怨救助会腐蚀金融系统,与此同时,他又游说政府提供救助。
L Marceau:好文章,真难过,连像巴菲特这样的个人也成了“大到以至于不能倒”的东西。上帝不允许“伟大的美国资本家”失败,巴菲特知道政府会保障他所谓的“赌注”,我们可就没这个福分了。
提到巴菲特的“天才”,我想到的是他总算够聪明,没有投资通用汽车,没借钱给通用汽车,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政府没有保证投资通用汽车会有很好的回报,真是猪狗不如!他还继续大谈富国银行真正的恐怖净盈亏,说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他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富国银行,这种话让我恶心。这是明显的操纵。
Brian:看看历史,大萧条的起因都是大家指望空手套白狼,这次衰退也不例外,用保证金买卖衍生品和以前并无不同之处。最后,当大家都想不花钱得到房子时(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的经济就会像纸牌搭成的房子一样轰然倒塌。
醒悟过来吧,让美国走出这种“应得权利心态”,不要再相信政客“不花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虚假承诺吧。我们不要期望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白送的钱/医疗保险/住房,应该询问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Mullah Shahin:Howard,你真是一个很有知识的人,你的见多识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我孩提时代起,父亲就教育我,他说我的儿子,事情总会有两面,你要两面都听,明智地分析情况,才能接近真相。最近出现的金融问题非常复杂且危险。美国非常依赖外国债务,信心非常重要。我感谢巴菲特先生在帮助美国经济反弹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The Real Deal:沃伦.巴菲特管自己叫“投资者”。这个投资者用他人的钱财买取他人劳动的股份,榨取他人的血汗。华尔街这些贪婪的、想快速赚钱的杂种和寄生虫真是太多了,他们从来没有创造过任何价值,从来没有发明或发现过什么东西,从来没有推动过文明的进步,从来没有对社会有过正面意义或为社会创造过任何价值。
这个家伙,沃伦.巴菲特,有点魔法,装扮成值得信任的智慧老人,用最光明磊落的手法得到令人赞叹的投资回报率。假装成最受人尊敬的那种投资者,多美好的电视影像啊。
很多年以来,我认为沃伦.巴菲特为“投资者”带来了好名声。可是我错了,现在发现其实他根本不是什么投资者,他是一个操盘手,他耍手腕操纵政府的公共资金以获得极高的利润,就像那些坏透了的CEO,买通了愚蠢的政客,就像高盛银行那帮家伙,哭着喊着拿到TARP的免费资金,然后变成自己的利润和红利。这些钱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美国的法西斯们完全成功了,就连巴菲特也加入了黑暗。问题是现在政府已经完全被买通,大企业“投资”团伙们下一个要买进的东西是什么?我猜是墨西哥。从墨西哥可以敲骨吸髓得到很多血腥的钱。
Rolfe Winkler:至于“巴菲特的权利”,对,债务担保程序包括银行交的保险费,但在你的暗示中,这变成了不是纳税人埋单的补助,这不是真实的。在TLGP启动时,从TLGP借钱的银行在自由市场中可能不管利息多高都借不到钱,如果能借到,利差会很大。虽然纳税人没有被迫承担这些债务的损失,但并不能改变纳税人以清楚地作出某些公司“大到以至于不能倒”的承诺方式来承担风险的事实。
To Wiley先生:实际上我也做对冲基金,我曾在一家巴菲特风格的关注利润质量、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的机构担任买方分析师多年,我甚至还有注册金融分析师执照。放弃这个工作是因为我更喜欢写作。
Stuart Thiel:天啊,gene wiley的帖子可以贴,我的帖子却在被审,嗯,至少他写了一些我想说的话。
也许作者以为我是斯图亚特.蒂尔(Stuart Thiel),那位前任经济学教授,布什的批评者,擅长波尔卡舞的人?(我倒是想在这方面听听另一个我的建议)也许你不想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贴出任何涉及实际问题的事实(你的表格不算,这张表中的数据也许是准确的,但几乎无关紧要),仅仅是情绪化地对某人的煽动性的攻击,而你攻击的这个人在自己的领域中是很诚实的。你的问题似乎主要是对现实不满——年轻人特有的毛病。
如果巴菲特没有那样投资,美国普通纳税人的日子会更好还是更坏?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JohnDoe:Rolfe,好文章,但我觉得你对沃伦太苛责了,他投资的很多公司没有政府救助会倒闭,这点不假。不过你只看到没有那些政府项目的金融公司会倒闭而没有看到全局,如果AIG、美国银行、高盛和通用电气完蛋,我们的整个经济将随之崩溃。即使和金融完全不搭界的公司也在劫难逃。你应该记得,如果没有政府的商业票据救助,很多公司会因为无法发行商业票据而倒闭,如果政府没有干涉,不仅仅是巴菲特的投资打水漂,大家都逃不了,沃尔玛、通用汽车、福特、惠普、IBM、波音、宝洁等公司都会陷入困境。正如前面的帖子所言,金融系统本不应该落到那样的地步,但事实是它真的陷入了困境。巴菲特游说了救助计划,这不仅仅对他自己有好处,对整个美国经济也有好处。很显然,如果美国经济崩溃,所有的人都将遭殃。
你还提及(在你回答另一个人的跟帖时)沃伦公开反对衍生品,自己却交易衍生品。沃伦批评的是那种高度复杂的衍生品,他买卖的衍生品是期权、期货、掉期等不怎么复杂的东西。
最后,你说巴菲特的一些公司业务很差。如果读过他的年报,你就会知道,他一般不关注旗下公司的短期业务情况,他是业主,不是经理人,他放手让公司经理人管理业务。所以,富国银行使用巨大的杠杆,并不是巴菲特叫他们这么做的。
在我们决定把巴菲特从公交车上扔出去之前,请先停下来,稍稍深入地想一想。
Howard Perry:Rolfe,只是想说声谢谢,好文章。我为你批评偶像而喝彩。我现在仍然对当年政府因为压力而迟迟不叫停住房贷款而生气。如果你住在加利福尼亚,就会发现2004年年初泡沫增大,借贷疯狂,为什么没有人喊“着火”了呢?我猜是因为太多的人在从中赚钱,而监管部门却在睡大觉。
Jeff:注意,巴菲特总是把衍生品看成核导弹——但他身为保险公司、通用电气、高盛、美国运通的股东,却放任其旗下公司的衍生品业务。
注意,他总是指责授予高管股票期权是偷窃股东权益的小偷行为,他自己却是一些滥用期权最严重的公司(如可口可乐)的薪酬委员会成员。
注意,他是怎样反对降低税率和撤销遗产税的——而他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却是递延税款年金。
注意,天天喊给我加税的巴菲特先生拥有税率更低的海外再保险公司。
Evan Swillett:需要提出并被正确回答的问题如下:
巴菲特为何能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合法得到了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控制权?GEICO是一家政府资助的实体,与USAA(美国汽车协会联合服务)保险公司很类似。富国银行、GEICO的资本成本都很低,在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GEICO是巴菲特构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平台。政府和巴菲特隐瞒了真相,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拨开这层迷雾。你怎么认为?
Socrates:好文章,揭穿了巴菲特不像他自己所吹嘘的、媒体吹捧得那么好的交易者/投资者。
Darwin:吃惊或者不吃惊,我们这些老百姓真是容易左右摇摆啊。这篇文章也许是公正的,也许不是,它却引来了一群典型的左翼反资本主义者的回帖。当然,我也可能是错的,但我坚持我对你们的第一印象。
我们中的很多人仍然对救助银行的资金总额瞠目结舌,然而,大家没怎么重视如果没有这些资金,世界经济会付出什么代价。我不知道代价可能是什么,作一下合理的猜测,全球经济悲惨的程度就像在起居室里挨了一枚核弹。“救助仅仅帮助了有钱的投资者”这种“一致性意见”的出现让我有点担心(显示出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多么有市场),我真的很担心。
巴菲特先生,毫无疑问,根据他的股东利益(这没什么错)利用机会而不是在利用局势,也许当时他是唯一一个有现金在手的人。这其实是公众感情的问题,而不是沃伦.巴菲特的问题。你们的争论就好比家里失火了,在用消防水管救火的时候淋坏了音响系统,可恨!现在我要存两年的钱才能再买一套。不过别忘了一点,如果你不救火,就得攒三辈子的钱再买一套房子。
因此,让我们把火力集中在是谁放的火上,不要再讨论消防员喷水损坏了音响。放火的是一些人还是有问题的体制?
John:Rolfe,你真的相信对金融机构的“救助”会使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崩溃吗?我是说对那些你在清单中列出来的表示异议的机构的救援真的会使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崩溃吗?照我看来,和其他的一些支出项目不一样,这些政府干预已经盈利而且会继续盈利,尽管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
这可不仅仅是偿付能力的问题,几乎发生了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信任危机——信贷市场实际上停转了,恐惧曾广泛扩散。当然,你可以说,就算政府不出手,很多基础坚实的银行是有偿付能力的,但政府救助并不是因为基本面而是因为广泛扩散的惊恐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信心缺失。你真的相信政府对高盛的干预仅仅是为了让这家银行能继续扛住坏账?高盛已还清了政府的直接投资,而且已经有可观的盈利了。
你的文章真是太高深了,我很难相信你真的相信自己所写的东西。相反,我认为你是在鼓动美国民粹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利用自己的文章挑起争论,增加自己作品的知名度。也许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在你14岁的时候还教了你其他的东西……
The Maven of Mesa:曝光得好,但是这还只是冰山之一角。最后,终于有人大声说了出来:“皇帝没有穿衣服!”
Means:巴菲特早就承认他会利用我们大家埋单的政府救助计划的机会。如果他不利用合理合法的机会获利,岂不是对他的股东们不公平?然而,他个人也倡议修改法规,为大家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体系。你不应该把伯克希尔的CEO巴菲特和CNBC上的巴菲特混为一谈。
如果你是篮球教练,可能会觉得三分球是球赛中相当糟糕的部分,但你绝不会叫你的百发百中的投球手放弃一个无设防的三分球机会,这是符合游戏规则的,是否放弃得分的机会可能就是胜利与失败之间的区别。
dan dagerman:很难相信有这么多失败的投资者仇恨巴菲特。当机会出现时,巴菲特出手了,你们这些家伙却在发呆。我爱巴菲特!
Sammy:巴菲特、美联储、高盛和大多数我们知道的金融机构都属于同一个国际银行网络,他们给自己印钞票,然后通过各国央行洗白。世界金融系统几乎就是一个庞兹模式洗钱计划。
Gaurav:即使巴菲特利用他的地位和职权影响了政府的救助行为,得到的好处只不过是维持了他的财富而已。我对利己主义没什么意见,巴菲特的所有财富和持股早已经捐给了慈善事业,我宁愿他操纵,因为最后还是帮助了慈善事业。
Fred:巴菲特的父亲曾是美国众议院议员,他早就有政府关系网了。当我看到关于巴菲特的报道时,我就怀疑这个人很虚伪。这篇文章证实了我的猜测。
LOUIS WOOLF:有两件事,你这辈子绝不要知道,肉食品工厂怎么做香肠和沃伦.巴菲特怎样挣面包。
Die a beggger: Rolfe,好样的!写得好。美国资本家们,去死吧!有钱人拿走了救助,从穷困潦倒的公民手中拿走了最后一分钱。这是什么救助啊,现在我们用真正的通胀来推动复苏,大家都失业了,你还要让公共服务和汽油涨价。混帐!我们在为银行家和那些从市场反弹中赚得盆满钵满的家伙们埋单!美联储的算盘是这样的:有钱人更有钱,他们就能带动消费,就能为我们提供工作来为他们服务,多妙啊!例如,借款人用着我们的钱,还要命令我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他们“大到以至于倒不得”,敲诈美国!富的人更富,我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变成了奴隶。这岂不是共产主义?原谅我,我们的黑人兄弟们,我们的总统选择的团队是一群骗子,政府就是一群骗子。美国的财富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对这财富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奴隶?为什么我们奴役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把钱借给华尔街的混蛋们,让他们买200美元一块的匹萨?我们难道生来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吗?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吃匹萨,让他们为我们服务?因为他们更聪明吗?政策对美国有利吗?我的朋友,这个国家已经被骗子骗了。我不知道这个帖子能不能发出来,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家伙们在照看美国!上帝啊,上帝保佑我们,保佑美国。
Benny Acosta:你只能指望大家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行动,这一点他们绝不会骗你,他们的行动会告诉你他们的思想,巴菲特也就是一个凡人,很多人并不认同他所做的事情。他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一些看法,私下的行动却完全相反。换句话说,他有一点虚伪。
但大家不应该惊讶,如果他要继续舒适地生活下去,就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也许有点悲哀,他的原则看起来让路给了实际的利益。但至少我们现在能完全理解他的品格,我希望大家不要再那么疯狂地崇拜他。
但是公平地说,他的明智而简单的投资模型很有价值。他不是坏人,他就是一个凡人,得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Justin:天啊,我看到这里有好多刻薄的人,这再次证明巴菲特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之一,我不敢相信你们中有些人竟然叫他人渣或麦道夫。
我得提醒你们,你们知道他做了多少慈善事业吗?我不敢相信,这篇文章也能上头版?尽管此文很有洞察力,但作者的言语令人厌恶和作呕。
Willard:我想,巴菲特把他赚到的大笔钱留给了慈善事业,使得整件事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大游戏,他在领导层的顶端。如果游戏规则允许他占政府补助金的便宜,为什么不占呢?
Nan:大众需要偶像。我只知道时至今日,在投资领域中还没有人能超越巴菲特。
TheObserver:好文章,Winkler先生!如果你从巴菲特或其代表那里收到任何回复,请告诉你的读者。
另外,你可不可以评论一下,最好在博客上讨论一下巴菲特先生的保险投资。我不怎么懂财务,但我对他的投资很感兴趣。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提到过,巴菲特在卡特琳娜台风之后靠买进大量保险而大赚一笔。你能不能详细给我们说一下那个案例?期待再次看到你的文章。
krishnamurthi ramachandran:在读了这位作者的专栏之后,巴菲特对美国人的背叛使我痛心,文明人绝不会做那样坏的事情。自此以后,美国的期货投资会大大成熟,危机给所有的期货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Hugo:你的文章里为什么没有提到巴菲特对穆迪的所有权?那样我们就能谈谈大量的利益冲突。
rowan wood:回复有点离题了。我在投资方面是新手,请大家多多赐教。
对我来说,似乎股票的价格普遍在下跌,使市盈率降到了较合理的数值(道指9,200点),会导致新的投资性市场出现。那些在下跌中没有赔光的人就可以再次沾牛市的光,就好像1997年年初时,只是此次的幅度大了两倍。现在出现了很多去杠杆化,投资者更有信心,认为某只股票的价格较公允,膨胀较小。所以对我来说,现在似乎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
照我看来,巴菲特伪装成道德且保守的投资者,但实际上他和我们一样道德或不道德。这次大衰退很好地暴露了他,如果还不认为他是鲨鱼,那就太天真了。对,他可能不会出卖美国,导致美国进入萧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不会这样做。我现在不会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但我仍然会仿效他的投资做法。
Zap:Rolfe,干得好!
巴菲特一边将CDS(信用违约掉期)称为“金融毁灭武器”(我猜这要看是谁被毁灭),一边却开始交易CDS。他站在可笑的立场上——这些“经济刺激措施”不仅是好主意,而且越多越好。巴菲特和芒格已经偏离了大道,钻进了沟渠。
RP:FDIC的保险金不是银行付的,其实是使用银行服务的人付的。你知道为什么ATM(自动存提款机)提款要3美元手续费吗?我认为支持巴菲特的人应该好好地补补课。你看,纳税人最后还是为所有的错误埋了单。
银行收取这些费用的方法和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FDIC、财政部、高盛、富国银行、微软等等的欺骗手法一样,这些人的欲望超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可以理解的范围,他们控制媒体、政府、教育机构和任何影响力来源,可以随意制造民意。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任何手段保护自己的财富,靠着Joe,他们成功了。如果没达到目标,他们会操纵国会对救助计划的投票。
实际上,我认为Rolfe的主要观点建筑在巴菲特和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上,这些机构的真实面目是贪婪的寄生虫。至于Rolfe在开篇时说他14岁就写信给巴菲特,你无法回避这一点,长大的他开始对自己曾经高度尊敬的某人失望了。
认为巴菲特能预见未来的幻想已开始破灭,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信任的机构也让我们失望。用约德妈(《愤怒的葡萄》中的人物)的话说:“没有什么值得信任。”对我来说,不相信他们就是对他们最严厉的控告,我们应该大声喊出自己的不满。
Zap:“他买高盛和通用电气是因为当时买入时机很好,他又有现金在手。政府会救助高盛和通用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
道德风险投资的最高境界,对了,大家都真的“理解”高盛内部的人“早就知道”凭着自己与美联储的好关系能得到什么,毕竟高盛和摩根就是美联储的原始股东……道德风险,内幕消息。
“至于衍生品问题,从表面上看,巴菲特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这些衍生品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制的,甚至和巴菲特以前痛斥的那种衍生品完全不同。”
------------------------
所有的信用违约掉期头寸都应该被平仓。谁管巴菲特是不是精明啊,他玩衍生品就是在使衍生品市场合法化。
穆迪、救助、衍生品、鼓吹定量宽松和更多经济刺激的托……就像我所说的那样,巴菲特和其他下贱的银行家骗子们一起偏离了大道,钻进了沟渠。
Charlie:这篇文章的观点完全错误。巴菲特的持股多元化涉及多个领域,即使他的银行持股被清零,他的投资业绩仍然极好。他的银行持股是260亿美元,账面资产是该金额的4或5倍,他的杠杆微不足道。他是个天才,当政府宣布要提供帮助时,任何理性的投资者都会寻求政府的支持。至于他较大的持股,如高盛和通用电气,都是在危难发生之后而不是在之前买进的,所以他的买进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制造问题。他不参与管理,让管理层充分发挥。他的这些持股都是小份额,怎么能认为他私下参与了具体的经营?巴菲特多年来一直警告大众金融过度,所以认为他是坏人的说法站不住脚。他仍然是14岁孩子们的好榜样。
Zap:“我敢打赌这家伙向每一家华尔街金融机构都投过简历。能做事的人不会写文章,Rolfe,你的文章写得不错,但你不懂现实中怎样管理资金。——Gene Wiley”
------------------------
嘿,Gene,你从哪里钻出来的?山洞里吗?你的意思是错误管理资金吧?Rolfe可能不怎么会管理资金,难道是因为他不会偷窃?
Kyle:不要担心,巴菲特已经破产且丢了脸,所以他会遭报应的。他就靠玩会计花招来维持公司的假象,衍生品已经夺走了他和他的公司所有的财富,很快市场将会宣布伯克希尔在裸泳!
ernie:好文章,Rolfe,写得好。
虽然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但事实仍然很简单——美国纳税人救助了金融系统,现在美国纳税人要用未来的50年消化这个救助法案。如果把救助资金、未来银行的资本调整计算在内,政府有多少债务有待偿还?一旦商业房地产贷款和企业贷款坏账达到顶峰,社会保障开支和利息支付负担上升,怎么办?
另一方面,高盛缴税才20亿美元,支付员工的奖金却花了60亿美元。AIG的奖金更不用说了。
当利率由于政府债券发行需求越来越高而上升时,普通的中产/工薪阶层纳税人可能会失去自己的房屋,可能会在雇主因经济因素破产时失去工作……但是,嘿,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拯救了华尔街,而且保证他们还有奖金可拿。”
Bear of Little Brain:有没有人还记得巴菲特和罗斯柴尔德勋爵还有施瓦辛格的合影?如果你没见过,上Google搜寻一下“Rothschild,Buffett,Schwarzenegger,image”,这张照片将会告诉你,什么叫作金钱和权力。
也许巴菲特有一套很好的财务原则,但他遇到了持续整整一代人的牛市。牛市结束了,现在他必须不加掩饰地行动。小心,我早就怀疑和气的沃伦叔叔会写下一段黑暗的历史。
Greg:金融业是个肮脏的行业,除了肮脏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巴菲特玩得不错,而且用他赢得的钱做好事。仅仅因为巴菲特公开反对衍生品,转身看到机会时又用衍生品赚钱,并不能证明他是邪恶的。他认为衍生品是一种工具,一种非常危险的工具,他能明智地使用衍生品。他虽然宁愿世界上不存在衍生品,但是既然存在,他会比其他人用得更好。
什么时候美国大众才能认识到我们都是因为政府的慷慨才富裕的,这个错综复杂、很难叫人喜欢、很容易被嘲笑的政府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为我们带来了财富。我们的政府在国内外保护我们的财产,保持货币供应流动,创办各种企业,我们的富裕要归功于我们的政府。我们没有中国人聪明,没有越南人勤勉,很多文化我们根本不能望其项背,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的政府。
The New Editor:沃伦.巴菲特是不是一个又大又肥的伪君子呢?我接触过的金融工作者有时候会抱怨沃伦.巴菲特的虚伪,如路透社的Rolfe Winkler所言:“沃伦.巴菲特的很大一部分财富来自纳税人的慷慨。”
c aberle:公正地说,巴菲特大部分的持股难道不是在这些公司的股价暴跌之后买进的?在他买进之前,难道政府不是已经决定救助这些公司了吗?我想这篇文章批评得并不公正。
J Hyde:我赞叹此文出色的分析。贪婪是资本家一族的特点,看来巴菲特非常符合这个定义,他只在对他有利的时候才关心公共政策。
Robert Henry Eller:这篇文章很有趣。我第一次看见巴菲特被批评,坦率地说,似乎他一直都只有可赞之处。你在文章中报道的巴菲特的行为都是不值得称颂的,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些行为不像是巴菲特干的。谢谢你。
million:揭露了巴菲特的真面目,写得好。
sarah:对,巴菲特的做法可能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在他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的资本主义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他用不着游说谁,至少用不着做得这么明显,难道是因为他拥有很多企业27%的股份?这就好像是企业游说团在美国的另一个实例。他怎么认为自己比有名望、无利益关系的经济学教授更有发言权呢?这点我永远也不能理解。恕我直言,超级明星的建议常常是愚蠢的建议。
Warren “Bailout” Buffett | Market Hedging Strategies:路透社的Rolfe Winkler批评得很正确。即使“先知”哀叹了……
Matt T:我希望巴菲特能读到这篇文章。这个人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品质——可信赖性,他上了高盛银行的贼船。真可耻,美国竟然也会慢性疾病缠身。3年后,很少有人还能记得发生过的事情,众多媒体的舆论报道反而扰乱了大家的记忆。
Carol:天哪,去年秋季经济出问题时,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都曾询问过巴菲特的建议。他们知道巴菲特是坏人吗?
Goldman Sachs Most Unpopular Corporation In US? Culture of Life News:“……如果不是政府的救助,那些巴菲特努力游说来的救助”,路透社的Rolfe Winke写道,“巴菲特的很多持股就会被清零……”
……
(全文约35,000字,请参见《Value》杂志)
单选投票, 共有 4 人参与投票 查看投票参与人
1. 有道理!
25.00% (1)
2. 胡说!
25.00% (1)
3. 参考一下
50.00% (2)
提交 (此为公开投票,其他人可看到您的投票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