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回复: 0

在消费品行业寻找优秀公司的方法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回帖

220

积分

积分
220
发表于 2021-6-1 1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曾经关注港股中消费品行业达三年。怎样的消费品公司能长大?怎样的消费品公司值得投资?相信方法论的探讨更值得与大家分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此重点以品牌服装行业作为案例,和大家探讨方法论。其他子行业根据自己的行业属性,做一些修改,我相信也是触类旁通的。当然我可能还会顺带讲一点零售企业的方法论。
  在这里提醒大家,寻找好股票和寻找伟大的企业的标准区别是很大的。一个优秀的消费品企业,我更多理解为是整个系统(产品、营销、执行力、管理等等)的综合优秀,而这种综合优秀需要许多定性的沟通和理解去判断。我们这里简单讲如何寻找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消费品股票,这个角度,就可以用一些结果导向的最有效的指标,这些指标在改善就可能是好的股票,原因上一定是这个消费品公司的综合能力在提升。
  品牌企业看三个变量
  其实泛消费品的投资研究方法论都很类似,我以品牌服饰这个子行业来分析品牌企业。一般来说,我有三个判断标准:伞有多高、伞有多大、总蛋糕沿伞柄方向如何切分。
  第一,伞有多高?具体体现为加价率。常见的注重性价比的消费品品牌如美邦(美邦服饰(002269.SZ))、森马(森马服饰(002563.SZ)),加价率通常是4-4.2倍,即100元的东西在零售终端标价是400元左右。再如报喜鸟(002154.SZ),可能是6.7-7倍。如果一个品牌能够把加价7倍的东西卖出去,无论是公司本身还是经销商,假设其它变量都一致,那么,它的获利能力就强于别人,是一个高端品牌公司。
  我知道在座各位可能会想,性价比这么高的品牌,出厂价100元,剩下的300元都到那里去了呢?这我在“总蛋糕沿伞柄方向切分”里再给大家讲一下。
  第二,伞有多大?有多少经销商或多少门店、多少店中店,就说明伞的面积有多大。
  对于中高端品牌定位的百货渠道品牌,伞面积扩张的瓶颈经验值是1500家。
  比如百丽国际(01880.HK),旗下有几十个品牌,就“百丽”这个牌子而言,可以代表中高端时尚消费的极好经验样本。它对应了现在中国中高端品牌服饰典型的市场切分,也就是中高端消费者最常买的牌子,这个品牌的定位市场非常大。从消费者的消费力来看,她愿意买百丽,可能她的消费力就能支付佰草集。
  这种品牌通常在中国可以轻松开出1500家店。一个品牌有300-500家门店时,增速可能就在爆炸期,这就是“伞有多大”。如果到了1000-1200家门店,增速就会下滑。
  如果走街边渠道和大众消费渠道,消费更大众化,伞面积扩张的瓶颈经验值可能是4000-5000家。如美邦、森马、李宁(02331.HK)、安踏体育(02020.HK),所以,假设这些品牌未来能成功,而现在它有1800家、1500家门店,那就是处在高速成长期。
  伞撑起来了,总蛋糕就由伞的高度和面积决定了。这时候就需要关注第三个变量——批发折扣率。这就是沿伞柄方向如何切分的问题。批发给经销商多少折扣,要看品牌的议价能力,只要把上述三点把握住了,一个品牌的议价能力基本就把握住了,而基本上一个品牌的投资机会也来自于此。
  刚才提到,出厂价100元的衣服,终端400元,加价这么贵,都到哪里去了呢?批给经销商的折扣率如果为5折,就是沿着伞柄方向平分,一半给品牌企业(由品牌企业分给代工商和自己),另外一半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分给他的加盟商,分给商业地产商或百货店,还有自己)。你看,这么一切为什么加了300元,你会发现,原来大部分是给了商业地产啊!
  大的投资机会大部分来自于变量的波动
  投资者首先要把握的是加价率的提升,在过去通胀时有特别明显的机会,比如宝姿(00589.HK)、报喜鸟,宝姿历年来门店增长速度并不快,但一旦加价就意味着利润提升,能够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
  其次是营销网络的扩张。在中国如果有一个企业或行业告诉我,“我在注重精细化管理”,我通常对它就不感兴趣了。对于投资者来说,最有用的是网络的扩张。从历史上来看,网络带来的机会非常多,2.1,品牌的经验值,这个在上边已经说了,走百货渠道的中高端是1500家,走街边的中低端是4000-5000家。2.2,网络的扩张速度是由经销商的盈利情况决定。
  为什么说网络的扩张速度是由经销商的盈利情况决定的呢?我在看品牌服饰时首先考察经销商的ROE,如果经销商的ROE非常高,有强烈的欲望扩张,如果这时门店数量相对比较少,扩张空间又足够大,这只股票通常会有爆发性回报。
  2010年之前,中国服装品牌的经销商多是暴利,所以当时品牌企业中出现很多牛股,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但今天,我认为经销商的盈利都到达了一个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为什么?它的账面上ROE相比其他产业可能是合理的,但其大量利润滚在库存里,现金回报可能低于其他行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消费品行业已经过了出现大牛股的阶段,而是更多来自PE的不断波动或是找到市场细分的投资机会。
  第三是批发折扣率的变化。一个品牌伞打开了,面积达到了中等大小,它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沿着伞柄方向给自己切的蛋糕就会越来越。以前起步时,出于扶持的目的会给经销商3.2折,现在提到3.5折,经销商也得接受,这时候利润的弹性会比收入增速高。批发折扣率的变化带来较高投资回报的股票也很多,如安踏体育。
  落实到简单的财务上,我通常看几个指标。一是经销商的库存,如果要实现最好的销售,最佳库存是三个月,一旦到了四五个月,可能下期定单就会糟糕。
  二是跟踪终端折扣率。比如报喜鸟的终端折扣率基本为零,不允许打折,但可以通过公司主导的促销实施。安踏体育可能是7.8-8折,当突然有一天变成7.5折时,证明它的终端库存压力非常大。
  三是同店增长。如果前两个指标表现良好,第三个指标可以放轻一点。
  四是订单增速。它是后知的,但订单增速对股票来说是有意义的,服装企业的订货会通常提前半年,EPS已经锁定,所以从订单增速可以预测半年后的EPS。在我看来,经销商的库存能比订单增速还要早地预测业绩变化。
  还有一个是公司库存拨备。曾经有个卖方向我推荐美邦有多便宜,但我注意到它有30亿元的库存在账面上,一旦拨备,PE就不再便宜了,可能这是一些地雷。
  零售企业的投资方法之关键点探讨
  与品牌企业相比,零售企业的判断更简单,看门店扩张多少。最关键的是看门店扩张的瓶颈率。
  为什么百货行业没有出现像苏宁(苏宁电器(002024.SZ))这样的大牛股?人人都说“我要找中国的沃尔玛”,从企业家角度是很崇高的理想,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希望以此获得爆发收益不太靠谱。苏宁之所以获得超常扩张,是因为它没有人才瓶颈,只要拿到渠道就可以扩张,就像品牌企业可以出现牛股也是靠经销商扩张,没有人才瓶颈。而百货和超市企业,除了利润率改变带来的EPS增长,靠外延式扩张,过高增长是不可能的,因为该行业的瓶颈是人才。涉及到需要培养人才能实现成长的行业,我的经验是行业龙头外延式扩张的增速一般在25%左右。
  而当初苏宁可以超常扩张,是因为不需要多大的管理能力就可以开出一个店,一个店长也不需要太多能力。当初它成为牛股是因为模式创新,这种业态替代了百货家电的销售。用更长的眼光来看,这种模式并没有太强的壁垒,这种模式一旦被别人更替,比如被B2C更替,面临新的业态时它也是最快消亡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其股价到了巅峰后为什么腰斩的原因。
  在N年内,B2C从现金流来说是毁坏投资者价值的业态,不仅毁坏B2C企业投资者的价值,也毁坏传统零售企业的价值,毁坏的程度在于标准化程度越高,对价格越敏感的,毁坏程度越大。
  就拿公司的市值和现金流创造速度来说,公司不可能持有大量的渠道,渠道都是租来的,租约不会太长,如果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和租金的增长速度不匹配,这个渠道就没有任何价值,用几百亿市值告诉说有几百个门店,这个渠道值这个钱,在我看来,这个渠道可能是负的现金流。
  (陈宸/文 根据@雪球论坛演讲记录稍作修改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是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研究总监)
  行业, 消费品, 折扣率, 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5:50 , Processed in 0.1029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