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专家之一。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迈克尔.乔丹之于篮球,伊莎多拉.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1977年至1990年在麦哲伦公司担任总经理,在短短的13年中,使该公司的资产从2000万美元剧增到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并使该基金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彼得.林奇也由此成为美国纽约华尔街上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其骄人的业绩,而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第一理财家”,更有人赞誉其为“全球最佳选股者”。
彼得.林奇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在其卸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之后,毫无保留地将其成功投资理念和方略通过著书立说和演讲向普通投资者广为传播,告诉人们投资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复杂,任何一个普通投资者通过留心观察生活再做一些认真的调研都可以战胜华尔街上的所谓专家。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意义不在于从方法上授之以渔,而是给与个人投资者以信心和信念。
彼得.林奇强调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告诫个人投资者千万不要相信任何投资专家的投资建议;重视股票的载体——企业,以及对其深入调研,认为日常生活的环境是发现“10倍股”的最佳场所;对企业的股票进行分类: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资产富裕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非常看重公司的报表,提出了报表中最应重视的指标:市盈率、市盈率增长比率、产权比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现金、存货、现金流量;总结出自己喜欢的股票类型;坚持长期投资,科学构建投资组合;告诫投资者“四个不要”,哪些公司的股票应该远离,哪些错误认识应该改变,哪些品质应该具有。
彼得.林奇的这些方法策略非常实用,特别对个人投资者很有借鉴意义。
重视股票的“载体”——企业
股票只是表象,上市公司才是实质,你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企业状况。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常说:“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在他看来,企业本身的好环比股票价格等因素重要得多。因此,他不太注意所谓的技术分析,而是强调基础分析中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做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甚至“女士的丝袜好过通讯卫星,汽车旅馆好过光纤光学”。只要公司内在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1982年,彼得.林奇大举建仓艾科卡领导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20世纪80年代末重仓持有储贷行业股票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这类似于国内投资者曾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寻找到一个优秀的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如何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彼得.林奇在评价股票的价值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即对资产的评估和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估。资产评估在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盈利能力评估主要度量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愈高,公司价值就愈大,盈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着公司股票价格具备在未来上涨的可能性。
说到这点,我们自然会联想起高科技公司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技股曾经辉煌一时,有的美国公司甚至创下了市盈率500倍的惊人纪录,可见其股价的高涨。但是彼得.林奇却对这些创造奇迹的高科技股票退避三舍。他认为,在美国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型中,成长股比比皆是,服务业表现尤其出色。餐饮连锁公司和零售公司通过全国扩张,能在10~15年内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也就是3年可以翻1倍。这些公司不仅和高科技公司一样有高收益、快速增长,而且风险相对来说较小。他认为,要确定该公司的扩张期是否走到头了,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是抓住这些成长股的关键。?
彼得.林奇总是在无休止地寻找那些值得投资的公司。当一家濒临倾家荡产的公司有新产品或者营业额比去年好,或者某项政策对该公司有利时,他就会去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总的趋势对某一行业有利,他就会买一批该行业中的公司的股票,也许是几家,也许会多达十几家。在这种机会面前,他并不一定要对一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后才会买它的股票。他关键是先要看好这一个行业。而且林奇也不限于某类股票或行业,成长股、价值股可以,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要的是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期限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彼得.林奇非常注意他的资产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善于以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风险。
彼得.林奇经常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的变动而改变他的投资方向,因此,麦哲伦基金的多数公司存在于他的投资组合中仅一两个月而已,而整个组合里的公司一年之内至少要被翻检一次。他自称其购买的股票中如果在3个月以后仍有四分之一值得保留的话,那就非常满意了。
企业会发生变化,竞争局面会发生变化,国家政策也会发生改变。一旦情况改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但股价变了也会促使彼得.林奇采取行动。彼得.林奇非常注意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买入卖出自己公司股票的举动。他认为他们买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赚钱,所以当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大量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时,该公司很少会破产。相反,当公司管理人员大量出售该公司的股票时,则是该公司全面面临困境的时候了,除了快速出售该公司的股票外,别无他法。?
彼得.林奇在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中,最看好的是中小型的成长公司,因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个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亏损,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战绩。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是要思想开阔,心中不怀偏见,尽可能多研究些企业。他认为多数投资人的头脑都不够灵活,思想不够开通,偏见太多,偏重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殊不知“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中都会有杰出和优秀的公司。
彼得.林奇注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业务,而对市场的预测、利率的变动等并不关心,他宁可投资一家不受人欢迎的行业里经营有方的企业,而不投资一家热门行业的热门企业。他认为越是热门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结果大家都赚不到钱。对于他来说,企业本身才是重中之重,只要企业发展良好,业绩出众,股价是没有理由不上涨的。?
投资者, 投资, 共同基金, 迈克尔, 世界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