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回复: 0

颠覆者的游戏——巴菲特再研究

[复制链接]

178

主题

0

回帖

546

积分

积分
546
发表于 2021-6-1 15: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年前,在《巴菲特投资理念与中国股市实践》一文中我们曾指出:与现代投资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相比,巴氏投资显得过于简单了,但简单的东西不一定不深刻。今天,我们对巴氏投资有了更新的解读:颠覆者的游戏。对许多已经基本定型的固有投资观念,巴菲特发动了一场触及灵魂的革命。  
  颠覆1:对投资本源的回归
  由于人类不可遏制的聪明才智,股票这个原本企业权益的证明,最终被发展成了5种即相互联系又可相互独立的领域:快速交易便利、市场指数、衍生工具、对冲设计以及其原生模式:企业权益凭证。在股票市场生存了数百年后,我们可以借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它的其中一个现状:铁打的公司流水的股东。有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上,交易活跃已成了聪明投资的代言词。在中国股市,最愚蠢的投资行为恐怕就是“炒股炒成股东”了。
  后来,当我们拖着因频繁交易而疲惫不堪甚至是遍体鳞伤的身体,去仰视已创造出巨额财富的巴氏投资时,却发现它的基本理念原来是如此简单:像拥有整个企业一样去拥有优秀企业的部分权益。这不过是股票投资的原始形态,如此简单,却竟如此神奇。
  
  颠覆2:股票投资不再是高风险游戏
  以前,如果有谁说股票投资不是高风险游戏,就一定会被怀疑是在痴人说梦。但是,当我们打开巴菲特合伙公司以及后来伯克希尔公司近50年的运营记录(1957-2006)时,却惊讶的发现它的账面净值只有一年的减少记录(那一年发生了9.11事件)。
  我们的研究显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巴菲特之所以能在股市持续成功,只是因为他相信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一个优秀企业被市场低估时,买入它的股份,然后等待市场纠正错误。基于对市场规律及人性弱点的理解,我们认为这已经构成了巴菲特长期成功的基本要素。
  我们深信不移的一个事实是:无论是谁,只要遵循相同的理念与行动,股票投资就有可能在你手里变成一场低风险游戏。
  颠覆3、重构风险定义
  一条驶向彼岸的航船,如何去度量它的风险?现代投资理论认为是它的颠簸度(注意是颠簸度而不是颠簸承受度),而巴菲特认为是它到达终点的确定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颠簸承受度)。延伸到股票上,前者认为风险在于其标准差(股票的波动幅度)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看本金是否会永久损伤。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何他们给出了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定义?研究之后我们的结论是,问题出自两者在投资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回到刚才的那个比喻,在一个以到达终点为航行目标的人,与一个一开始就随时准备在中途卸货转船的人之间,怎么可能会有相同的风险定义?
  以上只是我们的感悟,现代投资理论可能不会认同我们的观点。他们认为风险收益度量(贝塔值、标准差、协方差、夏普比率等)适应于所有股票投资行为。不过,我们还是选择站在巴菲特一边。
  颠覆4:股票价格评估
  当把一件人们已习惯于正向观看的物体翻转过来反向去看时,行为就开始有了颠覆性。许多年来,证券市场已习惯于把低PE(市盈率)的股票看作是“价值股”,而把有着高PE的股票看作是“成长股”。对此,巴菲特给出了几乎相反的评估方式。
  两只PE分别为10和20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就是两个年即时回报为10%和5%的投资标的。这时如果简单判定前者为价值股而后者为成长股,巴菲特认为结论过于草率,因为很多情况下事实未必如此。当华盛顿邮报的价格跌到只有其每股收益的不到7倍时,你能就此判定它已变成一只价值股了吗?反之,可口可乐在1994年的PE水平上,你也不能就此得出它是一只将以牺牲短期投资回报为代价的成长股。
  将PE翻转过来,然后与可能的机会成本对比,再根据企业特质、历史记录和商业前景估算未来的每股收益增长,最后评估一下数年后的初始投资回报率,这就是巴菲特判断是否买入了一只有价值股票的其中一项基本过程。除此之外,任何关于判断企业价值的简单指标(PE、PB、PS、PC甚至PEG等),很多时候其实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
  
  颠覆5:简单而快乐的投资模式
  观察股票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无论在哪个国家,我们都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沮丧投资:过程是疲惫的,结局是沮丧的;2、无效投资:过程是轻松的,结局是沮丧的;3、缺陷投资:过程是疲惫的,结局是满意的;4、快乐投资:过程是轻松的,结局是满意的。显然,第四种类型理应是最佳投资形态。
  估算一下全世界有多少投资者可以归入第四类阵营?即使较为乐观的预测,恐怕也不到5%。这算不算投资者的悲剧?在每季、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每时都与K线图共舞后,即使最终能换来较为满意的投资回报,又怎样呢?这难道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更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后的投资结果还并非如此。
  大致估算一下普遍存在的市场周转率,应当在80%(发达国家)至500%(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这样一个周转率所对应的长期回报(年复合)是多少?好一点的有百分之十几,差一点的恐怕连所有的指数都追不上。以此为背景,想想巴菲特极低的股票周转率和始终高于20%的年复合回报是否具有颠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5:47 , Processed in 0.1002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